】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高尚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19-08-24 08:08: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同时强调,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正确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指明了经济建设的努力方向。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建设实践启示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紧紧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国运才能昌盛,经济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挥其固有的优越性。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文章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学习当时苏联的发展模式,努力使整个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是现实的选择。但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具有较为严重的弊端,这些弊端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断暴露出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市场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市场的作用一步步得到加强。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认真总结,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建立、不断完善,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历史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理论观点的提出,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为了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接近6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资源配置效率显着提升,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正在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建设实践启示我们,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都发挥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