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中间选民投票行为与2020大选
http://www.CRNTT.com   2019-09-25 00:09:00


  中评社╱题:台湾中间选民投票行为与2020大选 作者:胡凌炜(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

  决定台湾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不再是蓝绿基本盘,而是中间选民。大量中间选民投票行为的转向成为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决定中间选民投票行为的不是政治立场,而是选举过程中的焦点议题,也就是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形成的选举主轴。

  台湾社会已经成为选举社会,经历了多次不同层次的选举,形成了台湾特有的规律。研究台湾的选举规律,瞭解台湾选民,特别是中间选民的投票行为以及影响其投票行为的因素,有助于大陆在制定各项对台政策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

  序言

  台湾社会自从1996年开始举办领导人直接选举后,先后举办了6届台湾领导人选举。随着台湾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特别是2005年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办法的改变,使得蓝绿对决的选举现象,作为台湾社会转型中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逐渐淡化,台湾社会内部中间选民逐渐成长,并且成为影响台湾各项选举结果、影响台湾社会政治生态的关键力量,进而成为影响两岸关系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最近一次2018年11月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观察,蓝绿县市长当选席次再次以大比分翻盘。选举结果又一次出乎各方观察者的预料。从2005年以来,台湾各项选举结果,包括县市长选举和领导人选举,多次出现大比分的翻转,并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显示出决定台湾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不再是蓝绿基本盘,而是中间选民。大量中间选民投票行为的转向成为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

  台湾政治生态出现的新变化,不仅对台湾的执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大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争取两岸的和平统一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深入分析2005年以来历次台湾地方选举以及领导人选举,探求台湾中间选民投票行为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台湾中间选民投票行为的因素,不仅有助于瞭解掌握台湾政治生态演变的内在规律,而且对于观察2020年台湾的“大选”,完善大陆对台政策,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间选民投票行为的转向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

  (一)2005年以来台湾各项选举结果多次出现大幅翻转的现象

  以蓝绿基本盘对决的方式开展竞选,其选举结果应该是比较稳定,并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是,2005年以来的台湾各项选举,多次出现选举结果在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大幅摆动的现象。

   2018年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显示:6都市及16席县市长席次中,国民党赢得15席次,民进党获得6席次,无党籍获得1席次。总投票率约66%,与以往相比变化不大。在选举结果出来后,跟踪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预料到民进党会输掉几个席次,国民党会增加几个席次,但是,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大起大落。

  从事台湾问题研究的学者出现这样的感受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把2005年以来台湾地方县市长选举结果以及历次“大选”结果做一个跟踪分析,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特点。

  2005年台湾23个地方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夺下14席,其中最具意义的是夺下了北部重镇台北县以及被民进党奉为“民主圣地”的宜兰县和嘉义市。此外,亲民党拿下了外岛连江县,新党赢得了金门县,支持泛蓝的无党籍取得了台东县。民进党及绿营仅在6个县市(台北市和高雄市除外)保留行政权。

  2009年台湾举办17个地方县市县市长选举,国民党赢得12席,民进党赢得4席,无党籍获得1席,加上2010年五都选举结果,在台湾地区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共赢得15席,民进党赢得6席,无党籍获得1席。

  2014年台湾地方选举合并后,国民党在22个县市长席次中只拿到6席,民进党大赢获得13席,无党籍获得3席。

  2018年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再次出现大翻盘的结果,国民党大赢,民进党大败。

  同样,在2005年以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也出现类似的现象。2008年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以得票总数7,658,724,得票率58.45%,大胜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谢长廷只获得5,445,239张选票,得票率为41.55%。2016年台湾“大选”结果再次大幅翻转,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获得6894744票,得票率为56.1%,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获得3813365票,得票率为31%。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获得1576861票,得票率为12.8%。民进党大胜。

  台湾社会在2005年以后的各项选举中,多次出现选举结果在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大幅翻转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多次出现不是传统的分析蓝绿基本盘的方式可以解释的。这个现象显示出在蓝绿各自基本盘之外,有大量的中间选民在投票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改变。

  (二)中间选民的大量出现改变了以往依靠基本盘决定选举结果的选举方式

  如果把历次台湾地区的选举结果联系起来分析,可以发现一个研究方法的问题:也就是长期以来预测选举结果的方法出现偏差,脱离了台湾政治生态的发展以及民意的变化。以往针对台湾选举的研究方法,就是关注蓝绿基本盘,在蓝营45%、绿营35%的基础上,加上中间选民的选择,以此推测出选举结果。但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台湾以蓝绿板块对决为特征的选举生态是台湾特定历史阶段、本土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产物。蓝绿对决的政治生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轻世代参与政治生活而逐步淡化,甚至消失。在这个动态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看到传统选战模式面临的困境。按照传统评估台湾选举的方法分析,无法解释台湾政治生态出现新的变化

  从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分析,以台北市为例,台北市被一直认为是蓝大于绿,蓝约55%,绿约45%。但是,这次的选举结果显示,丁守中作为传统国民党的代表只拿了40%的选票,考虑到当时的形势,其中除了蓝营基本盘之外还会有一些中间选民因不满民进党而转向国民党的支持,姚文智只拿了20%的选票,柯文哲拿了超过40%的选票。可以说,目前的台湾政治生态中,蓝绿板块仍然存在,但是,蓝绿基本盘都大幅萎缩,台北蓝营或许只有30%,绿营只有20%,中间选民可能超过50%。从整个台湾政治生态来看,同样在发生类似的变化。中间选民在大幅成长,在每次的选举中他们只关注议题,可以随时在蓝营与绿营之间做出不同的选择。

  2005年以来台湾多次选举中出现的大幅摇摆现象,显示出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蓝绿阵营的基本盘,而是中间选民的投票行为。中间选民的投票行为成为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中间选民的大量成长,基本会在蓝绿政党、政治人物之间做出取舍,较难成为新的独立政治力量。台湾的选举制度决定了两党政治仍将是台湾政坛的主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