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有望告别国外依赖,中国冰路卫星下月发射
http://www.CRNTT.com   2019-08-19 15:03:49


 

  与亿元级造价大型卫星相比,百万元级造价微小卫星的载荷精度和卫星寿命都无法比拟,幷且单星短时间内难成气候,极夜期间也无法进行观测。

  “我们规划了一个24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网络,目标是实现极地地区一小时内重复观测的频率,一定程度上实现全天时观测。此外还规划了高极轨SAR卫星和迷你SAR卫星星座,希望到2030年前完成最终部署。”程晓说。

  有望在今年南极考察中初试身手

  程晓说,冰路卫星是我国极地遥感小卫星的一颗“探路”星,通过它将为发展小卫星星座打下基础。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纷纷“放卫星”。

  “总体来说,国际上小卫星技术刚起步,但比照美国、丹麦和日本,我国有较大差距。”程晓举例说,美国NASA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微小卫星任务舰队,丹麦Gomspace公司在国际微小卫星研制领域素有声誉,日本微纳卫星技术则更加发达,甚至一些高中生都参与进来。

  “小卫星是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微小卫星制造技术,要在材料、通讯、电池以及先进载荷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才能真正走到世界前列。”在程晓看来,我国高校从事微小卫星研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但他同时强调,不能为了放卫星而“放卫星“,比如发展极地遥感小卫星,最终目的一定获取尽可能多的极地遥感观测数据开展科学研究。

  由于我国纬度较低,我国地面站每天能与卫星通信的轨数非常少,此前,程晓和团队已通过国际合作,在南北半球高纬地区部署地面接收站帮助接收卫星数据。下一步还计划在南半球高纬地区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进一步缩短卫星在南极观测数据的下传时延。

  为提升卫星数据的定量化水平,北京师范大学今年下半年将派出刘旭颖博士随双“龙”(“雪龙”号、“雪龙”2号)赴南极执行无人机遥感和地面同步调查任务,开展星-机-地同步遥感实验,以对卫星数据进行定标和真实性检验。这意味着,冰路卫星有望在今年南极考察中初试身手,与双“龙”共探极地。

  来源:科技日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