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万喆:中国经济韧劲经得起料峭春寒
http://www.CRNTT.com   2019-05-14 14:43:02


 
  犹如消费升级,人们的消费追求会从“量”的满足到“质”的品评。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与此同时,从另一面看,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运营压力加大,大家开始对政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看上去,社会矛盾变得更多更激烈了,这可以说也是一种危机。

  有些人看到了这些内外的压力和危机,由此担心中国经济要不行了。但是,我们的危机是在进步的同时产生的。这无非是因为大家过得更好了,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更多,也提出了更多新需求。需求的升级,小到个人对工作条件的要求,大到中国在国际上受到其他国家更多的质疑,都是中国的飞速进步带来的,而非相反。这样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当下的主要矛盾。

  中国经济依然强劲有韧性

  当然,进步与危机相随,这种进步和危机的博弈,或者就是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新旧周期转换拐点上所遇到的重点问题。当我们的发展阶段有了不同,个人、企业、组织、政务管理者,乃至整个国家都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不是宏观的、模糊的概念,而是务实的、全民的概念。

  在这种情势下,之所以说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后劲仍然较强,主要基于两个事实。一个事实是,中国社会在发展经济上有很强的共识。新中国改革开放40年,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回溯过往,大家会发现,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一路走来,“艰苦奋斗”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是几代人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凝结而成的。40年不长,经济的转型、发展、坎坷、纠结对大家来说,全都历历在目。不同于其他一些国家,我们全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同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大力发展经济,奋斗远远不能停止。所谓转型升级,是万众所向,人人都在摸索、努力、争取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

  另一个事实是,中国的改革正朝着市场化的正确方向不断深入。旧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怎么能够降低成本又提高质量?机制性、系统性、结构性的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怎么能够将这些资源高效对接、配置?这就需要市场化改革来完成。中国的改革红利还远远没有充分释放,市场潜力也没有得到足够发挥,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巨大,人口、土地、资金充分流动的红利也将是巨大的,市场的活力和动力一直都在,亟待开发和释放。而当前的各类简政放权、对外开放、减税降费等改革措施都旨在为市场化扫清道路。未来,必然会在法治化、市场化治理的改革路上越走越宽、行稳致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