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降准会替代降息吗?
http://www.CRNTT.com   2019-01-10 10:07:28


 
  还需要降息吗?

  自2018年11月初我们首次提出降息观点后,配合着内外部环境的转变,潜在降息操作的判断从受到质疑到逐渐被市场理解和消化。连续降准后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的利率底部约束已经被突破,虽然央行没有直接动用价格工具,但是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约束力降低实际上已经是“降息”效果的体现。

  近期美联储的鸽派表态,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打开,降息成为市场下一步的政策预期。彼时美联储的鹰派加息和缩表到此时鲍威尔的鸽派表态,美联储货币政策边际放松预期下国内货币政策继续放松的空间加大;国内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迟迟不见效果,而央行又释放宽松信号再次引发市场对降息的遐想。首先,政策层面的宽松来的迅速,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定调,到创设操作利率为3.15%的TMLF,再到2019年第一次降准的来临,都加强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市场层面来看,元旦节后资金利率的大幅下行并突破政策利率,也唤起了央行随行就市降息的预期。经历过2018年至今的5次降准后,数量宽松已经通过营造资金面引导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央行还需要降息吗?

  数量型工具仍然需要依赖货币传导机制的畅通,目前通过降准的方式所实现的“降息”效果仍然局限在金融体系内部。高频率的资金市场利率的下行与低频率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很难有及时的对应验证效果,但通过实体经济的总量数据和金融机构信贷数据体现出来的情况是,宽货币向宽信用再到实体经济的链条并未打通。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基础货币余额在降准的作用下收缩说明货币乘数效应的疲弱和信用派生机制的阻滞,资金堰塞在金融体系内部,降准所带来的“降息”效果没有体现到实体经济中。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可能面临两个选项,其一是通过创设新型的主动扩表工具来助力信用创造,另一方面动用价格工具。在信用收缩周期中,降准政策虽然能释放银行可用资金,但需求端的羸弱和信用派生的阻滞会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收缩(如2015年),央行可创设新型的长期主动扩表工具助力信用创造(如2016年的OMO和MLF等,TMLF的创设是一种尝试),尤其是能与财政政策配合更为紧密的工具,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1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第19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中表示的,中国货币政策仍有量化调整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降息的方式直接降低成本,释放信号意义,助力货币政策传导。

  对债市而言,无论是通过降准实现“降息”效果,或央行主动扩表,或采取降息操作,货币政策的宽松都将带领债市在牛市的行情中继续行进一段时间,我们认为在宽信用传导没有明确转向信号之前,利率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间。

  来源:中经网  作者: 明明(中信证券)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