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下半场的10大核心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9-01-06 09:04:20


 
  8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依靠的是少数大公司

  中国经济的下半场,依靠的是海量中小品牌

  在上半场,假如一个市场有10个亿的规模,往往被几个龙头企业垄断。

  在下半场,同样是10个亿的市场规模,应该是由数千个中小企业共同支撑的。

  海量中小品牌的崛起,他们将越来越具竞争力、生命力,就像蚂蚁雄兵一样,不断蚕食主流市场。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解决的是“生产效率”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下半场,解决的是“分配效率”的问题

  在上半场,我们不断的扩大生产,压缩成本,改良工艺等等,于是我们生产出了太多物质和产品,而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产品并没有送到最需要它的人手里去。

  下半场,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分配效率”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办法提升分配效率,比如现在新兴的租赁型/共享型/定制型等商业模式,就是在盘活沉睡的社会资源。

  生产效率,关注的是对有形空间的占有和操控;

  分配效率,关注的是对价值节点的链接和赋能。

  下半场最重要的不是你能生产什么,而是你能不能把最合适的东西送到最合适的人手里,使社会资源精准匹配,各归其位。

  10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是外向型经济

  中国经济的下半场,是内需型经济

  上半场,我们更多依赖的是世界级的大市场,是靠世界经济这个大轮子带动中国。

  下半场,世界经济已经带不动中国了,我们必须自己带动自己,甚至有责任去带动世界。

  这也可以从“广交会”到“进博会”的转变看出来,“广交会”是“把产品卖到全球”,“进博会”是“把全球产品买进来”,从“卖全球”到“买全球”就像一场乾坤大挪移,之前中国是靠世界的带动,现在中国正在带动带动世界。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消费水平。

  中国还有哪些发展趋势呢?

  1:利润的演化

  商业利润先后经历了:暴利时代——薄利时代——厚利时代三个阶段。

  所谓暴利时代存在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产品紧缺、需求被忽然打开,而且信息不对称;

  后来电子商务兴起、产能过剩,导致商家恶性竞争,开始打价格战、促销,于是进入到了薄利阶段;

  而今后的产品开始走个性化、定制化和个体化路线,产品的增值空间被打开,从而步入到厚利阶段。

  2:标准的消失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这句话已经不再成立。

  这是大工业时代的逻辑,所有产品都是被整齐划一的,标准的制定者可以坐享其成。

  未来所有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一定是个性化、多元化的,它对企业的两方面要求比较高:第一就是提供定制化的能力(科技),第二就是对接消费者的能力(链接)

  3:电商的进化

  电子商务进化论:B2B——B2C——C2C——C2B——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

  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这将彻底打破美国主动的全球产业链和贸易结构。

  4:商业关系

  商家和消费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共生关系。

  以前买和卖是商业的基本逻辑,核心是“产品”,才有了差价和利润;

  后来以满足消费者一切需求为基本逻辑,核心是“服务”,产品要虚拟化、增值化;

  未来商家和消费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每个消费者都将成为一名生产者,价值共享。

  5:免费在哪里?

  未来线上的一切都是免费的,包括:文章、书籍、视频、电影、音乐等等,所有的创造者都需要无私的分享自己作品;所有的生产者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产品;

  未来线下的一切都是收费的,影院、餐厅、演唱会、见面会等等。究其本质,线上资源在公开化、共享化,而线下的场景和体验才是消费的重点。

  6:财富形式

  我们的财富形式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粮票(花钱的权力)——存款(现金数字)——房产(固定资产)——估值(虚拟财富)四个阶段。

  未来的财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趋于虚拟和抽象,只是一个数字。

  即:你拥有多少财富,并不代表你就可以随便花这些钱,而是代表你有支配这些钱的权力,财富多少意味着调动资源的大小。

  究其本质,是整个社会越来越共享化、公开化、公共化。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无论你正在做什么事,必须先从大处着眼,再从小处着手。

  这些变化足以让大家认清全局,从而做好手里的本职工作。

  有大破才有大立

  2019,中国的好时代,才刚刚开始!

  来源:云掌财经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