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原创性
http://www.CRNTT.com   2017-03-01 00:18:58


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对台工作论述,必将引领对台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中评社╱题: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原创性 作者:李秘(上海),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前言

  一直以来,大陆对台政策都是根据台湾岛内形势、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陆自身发展水准做出的战略决断。解决台湾问题最根本的还是靠大陆自己的发展。①大陆的发展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同时两岸关系也会受到台湾局势和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

  自2005年开始,大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未来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和“一带一路”的推进,大陆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但是近两年,台湾岛内局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是台湾民众的“台湾主体意识”持续成长,“恐中”、“拒统”情绪有所增加。相当多民众认为台湾是一个“事实独立的国家”,他们不愿意接受“九二共识”,也不希望两岸统一。一些台湾民众把大陆看做是台湾最大的威胁,他们担心两岸经济融合会让台湾过度依赖大陆,最后就会被大陆“吞并”。另外台湾政局也发生了重要变化。2012年之后,台湾政党生态呈现“蓝消绿长”态势,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继续坚持“台独党纲”,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让两岸的机制化交流被迫中断。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难度增大。

  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局面是稳定的。中国在总体上仍能继续营造一个有利于反对“台独”的外部环境。但是近年来,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上升。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此态势将进一步加剧。未来,美国和日本很可能利用台湾民众的“恐中”、“拒统”情绪,进一步强化美日台之间的“准军事同盟”关系,甚至会进一步强化台湾的“恐中”、“拒统”情绪。

  在新的内外形势下,两岸关系如何走?大陆需要有新的政策主张,需要有新的理论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对台工作论述,逐步形成了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一方面继承了过去历任领导人的对台政策主张,同时提出了一些带有原创性的新理念。这些原创性的新理念对于对台工作具有格外的重要性。

  重新界定两岸关系的性质

  对两岸关系性质的界定直接决定了处理两岸关系的思路和方向。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从“内战”思维来看待两岸关系。这个观点在胡锦涛著名的“1231讲话”中得到最充分的表达。“1231”讲话提出:“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这个论述从历史事实出发,将两岸关系界定为“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坚持这个基本的认定,另一方面又超越这个看法,对两岸关系性质进行了新的界定。在2013年2月25日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习近平表示,“我们始终从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在2013年4月8日会见萧万长时,习近平表示,“只要两岸凡事都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考虑,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阻碍,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在2013年6月13日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习近平又强调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所谓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来把握两岸关系,就是要超越“内战”思维,超越两岸政治对立,为两岸关系找到新的解决办法。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一行时提出,“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这个论断指出,我们要尊重两岸关系的历史,但是也不能局限于历史,要超越历史恩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两岸关系,面向未来创造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

  那么如何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来把握两岸关系,如何面向未来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习近平提出了“两岸共圆中国梦”的论述。在2014年2月18日与连战的会面时,习近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理念。在2015年5月4日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习近平再次表示,两岸要“努力开创两岸关系新未来,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共圆中国梦”的论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的范式转换。这意味着两岸关系不仅是“内战遗留并延续下来的政治对立”,更是“两岸共圆中国梦”的问题,我们不仅要面向历史,解决政治对立,更要面向未来,通过“共圆中国梦”超越政治对立。这个论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是将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个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把国家统一和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大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两岸共圆中国梦”的论断。按照“共圆中国梦”的定位,并不存在一个“单独的”统一问题,统一问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两岸同胞在各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国家统一的过程。

  二是为两岸关系指出了新的解决路径。按照“内战遗留问题”的定位,那么两岸关系的焦点,就是要通过政治谈判,结束政治对立。而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都是为政治谈判做准备,为结束政治对立创造条件。但是按照“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定位,两岸关系的核心就是如何共同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抚平历史创伤,强化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这有利于台湾同胞重新认识统一问题,化解“恐中”、“拒统”的情绪。

  三是将两岸关系与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个人梦。习近平多次表示,台湾同胞前途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呼吁台湾各个政党、各个阶层、各个宗教、各个地区都参加到“中国梦”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2015年11月7日会见马英九时,习近平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我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2015年3月4日在看望全国政协部分委员时,习近平指出,“我们愿意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愿意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由此可见,“两岸共圆中国梦”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台湾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鼓舞台湾同胞积极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确立了大陆民众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

  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史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我们也经常以此来证明两岸必将统一。但是自台湾开始实施民主选举体制后,两岸的统一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久必合”,分合之间不再由政治精英说了算,台湾民众成为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基于这个新形势,大陆提出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2008年以后,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惠台让利政策,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分享两岸和平红利,同时也鼓励两岸民间交流。但是因为台湾问题是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政治议题,大陆民众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一直比较模糊。

  而习近平的对台论述,继续贯彻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同时也注重大陆民众的角色和作用。纵观习近平系列对台讲话,都是讲要让“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共同获益。例如,在2013年4月8日会见萧万长时,习近平表示,“我们要努力增进两岸民众福祉,让更多民众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在2015年5月4日会见朱立伦时,习近平表示,“要充分考虑两岸双方社会的心理感受,努力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尤其要为两岸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农渔民合作发展、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让两岸同胞参与越多受益越多。”2016年11月1日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习近平表示,要“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支持两岸企业合作创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扩大两岸中小企业和农渔业合作,扩大基层民众参与面和获益面”。习近平还提出,“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同时,台湾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陆13亿同胞的感受和心态,尊重大陆同胞的选择和追求。”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