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北大公法:香港政改的政治文化冲突及其化解
http://www.CRNTT.com   2015-06-13 00:57:48


以“香港政改的政治文化冲突及其化解”为主题的北大博雅公法论坛北京大学举行(中评社 徐梦溪摄)
  中评社北京6月13日电(记者 徐梦溪)以“大一统与高度自治——香港政改的政治文化冲突及其化解”为主题的北大博雅公法论坛于12日晚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嘉宾有北航高研院教授、弘道书院院长姚中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端洪,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弘道书院副院长任锋,北航高研院助理教授、香港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田飞龙。香港政改方案即将在6月17日提交立法会表决,在此背景下,会议主要从大陆与香港的文明冲突、历史宪法学角度、香港文化问题与港人身份建构问题进行讨论。

  田飞龙首先表示,相比于政改能否通过,他更关注政改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他认为,无论方案能否通过,香港社会运动都会有报复性返弹,并会产生新的表现形式。香港政改实际上是文明的冲突与对话。他认为,香港拥有混乱的“居民本位”宪制与青年政治取向,基本法爱国主义其实是一种温情而脆弱的想象,解决香港问题应着重建构香港青年的“回归史观”及其“公民—国民”意识模式。

  接下来,姚中秋主要从文化方面表达他对香港问题的看法。他说,面对中西文化激烈冲突,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与大陆形成复杂关系,是中国文化纠葛最前沿。他指出,香港作为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时,保留住了传统中国文化,但在回归中国时却在文化上疏离中国。过去香港政治上的先进转化为政治责任感,现在香港仍然有政治上的优越感,但却放弃了引领中国的责任感,这是现在香港问题变得难缠的重要因素。他认为,从政治、法制上解决香港问题,只能让双方产生恶感,想要在“一国两制”下长久发展,需从文化上下苦工,等待时间修复双方的情感。

  任锋从历史宪法学的角度,解释了中国作为一个国族,从周朝到秦汉再到晚清之间宪制建构的发展。他建议拓宽制度空间,不在制度细节上较真。港人政治思考能力过于现代,香港问题未必源于文明冲突,香港应该思考如何在中国目前的制度下获得自己想要的政治制度。他最后提到,大陆应参考中国历史宪制的建构,在港台养成侍君阶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