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谁说香港没前途
http://www.CRNTT.com   2014-08-14 00:37:10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只有一点:为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需要服务。
  中评社╱题:谁说香港没前途 作者:刘乃强(香港),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本刊学术顾问

  中国的历史责任与香港的地位

  当下内忧外患,风云日急,但于重重迷雾之中,一个富强中国的轮廓一分一秒地显得更加完整而清晰。当今西方文明正在死胡同的末端挣扎,未见到有能找到出路的迹象,带领人类文明走下一段未知的道路,毫无疑问将是我们中国人无可逃避的宿命,我只能遗憾生物规律未能让我亲身体验大国的风采,此刻唯有从香港这井底,猜想一下这里的居民如何能跃出井外,参与这滚滚的民族复兴洪流。

  经过了三十年的折腾,香港看来已经盛极而衰,如今礼崩乐坏,年轻一代自我封闭,传统的优势已陆续被自我毁灭,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对香港表示绝望,看来香港会步世界史上许多伟大的国际商埠如泉州、威尼斯、横滨等后尘,难逃式微的命运。但是英语国家主宰的现代史中,纽约和伦敦却都成功从商贸转型到金融,再上一层楼。当今之世,国际金融已紧紧被用普通法的英语国家所主宰,所以非用普通法和英语的金融中心,例如法兰褔克和东京,不管拥有多好的腹地、时区优势、如何努力,都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从这角度看,“纽伦港”之说是天经地义的地位,未来数十年之内无人能挑战。

  根据这难以推翻的逻辑,上海虽然努力学习英语,引进大量英语人才,但因为不可能采用普通法,加上其它整体条件还比不上香港,可以预见,直到中国强大至能改变国际金融已紧紧被用普通法的英语国家所主宰这规律之前,上海不可能取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即便是像我这对国家前途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来说,这一天的来临,起码是二十年以后的事情。只是这二十年正正是我国复兴的关键时刻,当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和地位无法取代。

  新加坡是用普通法和英语的金融中心,但一个五百多万人的独立小国,只能做像瑞士苏黎世那样的另类国际金融中心。只是她跟香港距离太接近,更加上处于同一时间区之中,时刻都受到香港绝对优势的挤压。新加坡今天的地位,纯粹是李家领导之下,掌握到并填补香港于过去一段时期失去方向感和不作为,因而不主动竞争所出现真空的成果。一天香港振作起来,新加坡就只能萎缩。

  香港既然具有如此短期之内无可代替的优势,她今天的成就只能说是不成器。之所以如此,首先是香港自作孽,内耗、自我封闭、不作为。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香港从殖民管治发展下来,国际金融业务已经完全为国际大行所把持,成了一个为现有国际金融寡头服务的国际金融中心。换句话说,香港不是为“中国梦”服务的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底线,国家的金融安全,香港的金融界对此绝无意识,未想过要捍卫,也不会有决心和能力去捍卫。我对此已经批评了多年,而且着重指出,光是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国家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香港,不可能不大力发展上海,甚至深圳前海,作为备份。这对中国来说,这类似以前因为要备战,在内地山区发展三线工业,明摆是资源错配,但也不得不如此。一旦外部环境明朗安全,便优先发展有优势的沿海地区,时机一到,发展便势如破竹。同样道理,一旦在香港解决了金融安全问题,中央不可能不把国际金融事业重点发展放在香港,到时香港的潜力将得以充分发挥,前途无可限量,远非今日的水平,未来的辉煌,我们无法想像。

  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应该为谁服务

  特区政府和香港的金融界,自己不求上进,整天到晚只懂得伸手向中央要政策,却连自己最基本国家安全的责任都没有考虑如何做好,回归十七年都没有按《基本法》23条规定立法,结果只可能事倍而功半,今天的状况对国家也利弊各半。要知道,中央不作主导,特区政府不会作主导,结果就是今天的环境,是我们大开中门让国际寡头来主导,让他们不顾我国利益和金融安全地谋求他们的最大利润。这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没有好处,对香港没有好处,对国家没有好处。

  中央和特区政府都要十分清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只有一点:为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需要服务。香港要明确定位为中国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不是为国际金融寡头服务,让外资来这里炒卖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中央需要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全盘主导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

  国家这样做,完全没有违反一国两制。中央毋须行政干预,她的主导可通过政策和市场两个杠杆进行。沪港通便是一个现成例子,通过两地的证券交易所合并,港交所的董事会中自然便增加大量代表国家利益的议席,最终的目标是代表内地利益要占主导地位。中银和中资银行近年来在港大事扩张,客观上已经挤压了汇丰系统和渣打银行的市场比份,扩张应该继续加大力度,目标应该让中资银行作本地市场主导。我多年前鼓吹特区政府接管回报长期不理想的强积金,附和的声音已经日渐壮大。像新加坡那样由政府全盘管理强积金,并给予种种政策配套,证明是成功的德政,有十分显着的安定社会效果。特区政府于掌握了强积金之后,在金融方面,便是本地投资市场的大客户,于稳定市场有莫大的作用,起码不会单纯为了短期利润而作破坏性的炒卖。中央全盘主导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完全具操作性,完全可行。对此,国际金融寡头也不会反对,不敢反对,因为在一般情况之下,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对他们同样有利。香港的萎缩,却未必对他们有利。

  现在中国决策层已经正确地认识到,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并且形成了共识。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同样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首先,它要服务于香港实体经济。香港经济93%是第三产业,香港金融业第一服务对象是香港的第三产业。香港的第三产业过分单一,要多元发展。上届政府提出六大产业的说法,但却只说不练,本届政府忙于自救和搞政改,到今天依然腾不出手出来搞经济。我一早指出,香港经济问题是结构性的空洞化,这是多年以来支援内地发展的结果。因此,今天发展香港经济的关键是要把香港经济充实化,以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多元发展。

  我多年鼓吹香港要发展总部经济。事实上,香港在名义上已经是一个国际总部中心;但很可惜,这些总部大多都没有实际业务,也没雇用多少员工,实质上只是一个办事处。这对香港来说是一种糟蹋,对我们国家发展也是资源错配。国有企业应该带头,与其它中资企业在港设立其走出去的国际总部,并把它们的国际业务放在香港,这才充分利用香港的综合优势,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另一方面,有了大量的中资企业在港设立总部,开展业务,外资不可能不跟风,这将为香港提供大量多元和优质的就业,并有效稳定香港的经济和社会,中资逐步主导香港的经济发展,同时香港再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自开埠以来,香港国际化的基础从来都是中国因素,通过加强中国主导,香港才可以更加国际化。如果香港不首先是一个中国城市,她的成就充其量是另外一个新加坡。正正因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她的潜力远非新加坡所能企及。

  香港前途光明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当然要为国际服务,大量我国和跨国公司的国际总部都设在这里,这一功能将充分发挥。而从地缘考虑,香港首先要为欣欣向荣的东亚地区,特别是邻近的东南亚地区服务。没有中国主导的大东亚经济圈从来都是空想;没有中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服务支撑,这个地区的经济合作只是画饼充饥。现在筹建中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总部将设在北京,香港失诸交臂,这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虽然可惜,但完全可以理解。这里只想说,中央于收拾局面,在香港取得主导之后,类似的组织如另一个筹建中的金砖银行等之类的最佳所在地应该是香港。此外,中央应争取把许多各种性质的国际组织总部和地区总部搬来香港,把许多国际性、地区性的会议放在香港举行,把香港建设为远比过去辉煌的国际大都会。总的来说,于一国两制之下,香港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在以前,这被理解为让资本家放手赚钱的社会。现在看来,这观点错得很利害。我们不妨跟随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重读一下《资本论》(韩毓海:《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或者通俗一点看看宋鸿兵的《货币战争5》,当会明白资本主义的关键就是金融。一国两制,在香港搞资本主义,具体而言,就是在香港发展金融业。社会主义发展要引进的并非资金,这在我国已经过剩了,需要往外投资;也不是什么先进经验,我国在科技和管理方面已经于许多领域后来居上了;最终而言,中国要学习的是金融管理,如何利用资本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马克思并没有全盘否定资本,只要适当的利用和限制,金融是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有如市场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样。

  从这角度看,我们更能欣赏和佩服邓小平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远见,可惜他未能亲眼见到香港的回归,更没有亲身主导香港的发展。香港这东方之珠,就这样半红不黑的埋没了十七年,弄到今天不死不活的境地。现在看来,纲举目张,如上分析,一抓金融这个纲,香港便马上盘活,更重新抖擞,为国家未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谁说香港没前途,他就未读通马克思,也未瞭解邓小平。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4年7月号,总第199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