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马保国退散了,网红炒作生意还在继续
http://www.CRNTT.com   2020-12-01 23:25:05


 
  “马保国们”为什么能大行其道?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知名互联网学者刘兴亮认为,这与平台“唯流量是从”的推波助澜分不开。“平台会通过算法,看出某个话题大家停留的时间、参与讨论的人数,一旦判断出来可能是个热点,就会推给更多的人,让大家多多停留,参与互动,吸引流量。”

  “互联网网络文化消费,是有流量特征的。平台会有对社会注意力的迎合、把关。”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总编辑、新媒体智库主任刘鹏飞说,类似“越离奇越推荐”的现象幷非难以理解。他认为,往往反常的、有戏剧化的内容就容易引发关注。“平台掌握类似现象的同时,会根据运营经验去扩大流量,进而结合平台经济和商业模式,向影响力覆盖面去转化,这是一种利益驱动,也是一种对注意力资源规律的运用。”

  刘兴亮分析,马保国背后应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说,各种炒作主旨都要戳中观众的一些点。积累了一定热度,就得加上炒作手段,去上微博热搜,进入一些平台热榜榜单。此外,还要加工一些东西去带节奏。“以一种特别夸张、不符常理的手段,引发观众的某种发泄、共鸣,这些都是炒作的惯用手法。”

  记者发现,11月28日晚,B站紧急发文表示,将对马保国相关视频进行“严格限制、审核、管理”。11月29日,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称,已解散马保国相关的粉丝群。

【声音】不能为流量不守底线

  刘兴亮提醒,作为普通网民,自己应辨别美丑,不要平台推什么就看什么。退一步说,即便调侃一番,也没有太大问题。但作为平台,向网民和公众倡导这样的审丑现象,把“骗子”捧成所谓的网红,更应该受谴责。“我记得马保国入驻一家短视频网站时,平台还发了海报。这是很不好的示范,平台应有底线,不能为流量不择手段。”

  “不能任由审丑、‘毒流量’肆意发展。避免类似现象获得收益激励的负循环。”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总编辑、新媒体智库主任刘鹏飞说,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文化现象,相关主管部门、各网络平台和主流媒体等应该及时介入,发出理性负责的声音,对舆论加以引导。(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松林、魏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