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熨平“猪周期”需进一步推动养猪规模化专业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9-03 21:42:35


 
  而在这些措施之外,考虑到鸡肉、牛羊肉等猪肉替代品在市场上的供应一直非常充足,而且这些替代品的生产增势也十分明显,可以认为当前猪肉价格上涨较快固然是一个问题,但还不至于对百姓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正如农业农村部官员所说,“当前肉类供应有保障,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

  增加供应的思路完全正确,可因此而寄望于猪肉价格快速回落也未必是合理的预期。原因很简单,生猪的繁殖和生长都需要时间,迅速扩大产能显然幷不现实。现在能够断言的只是一个大的趋势:随着生猪生产的逐步恢复,其价格也将逐步回落到一个均衡的点上。

  与其纠结于这次猪肉价格何时下降,还不如思考一下生猪价格为什么屡屡出现周期性波动的问题。从经济学上不难得出答案,在需求没有出现明显变动的情况下,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现象,正是供给脆弱的真实反映。

  供给为什么脆弱?一是养猪的生产周期长,又难以规避疫病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其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二是现有的生产方式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小规模散户生猪饲养出栏量比例大幅度下降,中等规模的饲养比例在迅速提升,但大规模饲养的比例依然偏小,规模效应没有充分体现,多数生产者不仅防范疫病的水平很低,市场议价能力也不足,一遇较大的风险就可能难以为继,只好选择退出市场。

  很少有人会从生猪价格的这种周期性波动中获益。即使是当下高价出货的养殖户,也未必会为一时的得利而高兴,因为依据经验,价格暴涨往往导致产能大增,下一步就是价格暴跌。要对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进行适当抑制,规模化的养殖道路自然需要坚持,除此之外,也要致力于提高防疫技术水准。(来源:南方都市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