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国产科幻片 正名路还长
http://www.CRNTT.com   2019-08-15 16:01:22


 
  如果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希望大家不要带着好奇去电影院买票看《上海堡垒》,那不是对情怀的支持,而是对流量艺人不尊重表演的助长,票房的惨败或许能够提醒后来者,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做好内容、打磨细节、讲好故事方能赢得市场,就好像没有明星,却一骑绝尘,正奔着40亿元票房大关而去的《哪咤之魔童降世》。如果还有可能,我们甚至希望大家忘记这部电影,起码不要让《上海堡垒》成为终结中国科幻电影探索和前进的罪魁祸首。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神圣而质朴的观点,既安慰了病患也抚慰了医生。这句话经常出现在医患双方都已尽力之际,如今,也似乎适用于文艺评论。在观众、读者的影视审美能力已经提升到与国际接轨之际,评论界对国产原创文艺作品的态度应该比一般影迷更“专业”,如能做到“有时是安慰,常常是帮助,总是能治愈”,那是最好的了。但最起码,“呵护”创作者,要尽量专业,而不是一如影迷般宣泄。

  《流浪地球》让影迷看到了中国电影虽然没有非现实主义的“超级英雄”,但有更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全民英雄。毫无疑问,《流浪地球》点燃了希望——各种希望汇聚成一个希望,就是“中国电影的希望”。相信投拍《上海堡垒》之时,投资方、编创团队、演职人员也是怀着同样的目标的。但是,正如不能仅仅以“我们的爱豆很努力”来评价流量明星的演技,也不能仅仅以“心怀希望”就来评价一部作品的品质。遇到剧情发展、人物塑造都欠缺智商和情商的作品,被观众“同仇敌忾”,其实是一个可以预见得到的结果。在市场面前,也没有理由抱怨“前一个出场选手水平太高”。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面临的环境比较难。仅以电影产业为例,幷不是每个环节都平衡发展,故而环环相扣的产业链还未形成良性循环。最缺的就是各种有益于事物本身发展的专业、职业技能和态度。被网络造就的各种“大神”真的具备编剧、主演常识?投资方如果“相信”网络“大神”的“能力”,那就应该投资“网络大电影”,而不是真的院线电影。也许观众就不会以《流浪地球》为比较标杆,那么失望之情就不会那么汹涌。莎士比亚说,没有希望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不会失望。

  国产原创作品,最考验的其实是文艺评论界。影迷当然可以、完全应该畅所欲言。但是,文艺评论界则应该怀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诊断”国产原创作品,那才是专业。甚至,要怀有近乎母亲对孩子那样的无条件鼓励和专业级呵护。事实上,颇有一批作品也确实处于襁褓期。但如果这些婴儿还未有成长机会,就被口水淹没了,那最终折损的还是中国电影。当然,投资方、编创、演职人员等决定电影品质的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才对得起观众、对得起文艺评论界的专业级呵护。(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佳音、朱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