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反思“东台”事件:为何国内血透中心频繁爆发丙肝感染?
http://www.CRNTT.com   2019-06-04 23:16:39


 
丙肝患者隔离透析易营造“虚假的安全感”

  而在KDIGO指南中,更是针对分区专机透析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其中第一条便是:将丙肝患者隔离透析将制造一种所谓的“虚假的安全感”,从而导致对手卫生的不够重视。

  什么叫做“虚假的安全感”?很容易理解:在阴性区里的医护人员会将所治疗的患者的默认值设置为“阴性患者”,因此,即使手卫生问题不那么严格执行,估计也不会有问题发生。

  但丙肝病毒幷不是从一开始感染就能够被第一时间发现的。丙肝的诊断大概有两到三个月的“窗口期”,处于“窗口期”的丙肝感染者尽管已经感染上了丙肝病毒,但尚未产生抗体,此时抽血化验,幷不能够发现。但其已经具备了传染性,是潜在的传染源。

  在这两种不同的管理策略之下,默认患者为传染源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自然对手卫生更加重视,因而也更不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与之相反,如果默认患者是安全的,则很容易发生问题。

  孰优孰劣,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在美国的这种不分区专机透析,但更加强调手卫生的管理模式下,丙型肝炎爆发案例在近几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在我国,严刑峻法很显然幷不能阻止类似案例的反复发生。

  因此,基本上可以通过上述事实得出结论,丙肝问题幷非无解,而其症结极有可能是更加强调分区专机透析大环境下,医护人员思想上存在的“虚假的安全感”。

  知道自己不知道幷不可怕,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最可怕的。

  从已发生的类似案例的处理结果来看,最终结论往往是语焉不详,仅笼统的描述什么“院感措施执行不到位”“未实际进行隔离”什么的,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的有效信息实际幷不多,幷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反复发生。

  因此,可以大胆地预判,如果规则制定者不从规则本身制定的缺陷进行认真的反思与改进的话,类似案例还将继续出现在国内的透析中心里的。

  据了解,已经执行了九年之久的2010版SOP有望于今年进行一次更新。国内的规则制定者是否能够从制度设计角度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血液透析患者预防感染问题加以改进?让我们拭目以待。(来源:医师报 作者:齐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