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火之后,巴黎圣母院能否再现法国文化荣光?
http://www.CRNTT.com   2019-04-18 15:56:57


 
  但在人类步入现代文明后,受益于现代社会的响应机制、消防系统的完善,对火灾的控制也愈发得力。只要没有战争,在现代都市体系下,人类在与火的搏斗中已经占据绝对上风。

  但也正因为这样,巴西国家博物馆和巴黎圣母院的悲剧才更让人遗憾。巴西政府的拖沓低效,让原本可控的火灾一发而不可收拾。至于巴黎圣母院,地理位置和整体结构确实加大了救火难度。哥特式建筑的轻盈和巧妙,固然是建筑美学的一种极致,但却无法承受空中喷水灭火的巨大压力。

  消防车的软质水管无法抵达教堂顶端,内部仅容两人幷肩的狭窄阶梯,更让消防员举步维艰。

  目前还没有关于政府响应速度的确定性报道,但联想不可预测的低效率,许多人心里都难免打上问号。在这之前,巴黎圣母院已经在法国政府的低效率下挣扎多年。因为时间与污染的侵蚀,巴黎圣母院早已受损严重,法国政府也一直无力承担修缮费用,直至近期才启动整修工作。

  1831年,雨果的旷世杰作《巴黎圣母院》出版。在对巴黎圣母院施以浪漫想象的同时,他也有感于这座建筑的破败凋敝,慨叹它“或许快要从大地上消逝了”。这掀起了读者们的共鸣,人们自发捐款,希望修缮巴黎圣母院,最终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幷启动了持续20年的修缮工作。

  因文学作品而重获新生,这是巴黎圣母院之幸,也是法国文化的荣光。

  可这次呢?哀叹“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小部分被大火烧掉了”的马克龙,已明确表示将重修巴黎圣母院,可是无论是经费筹集,还是修缮难度,配合法国人特有的低效率,这都将是一个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大工程。

  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既然我都不想这个世界,那它又为什么要想我呢!熄灭了火之后,灰也是冷的”,百年来始终未能重返巅峰的法国,今天是否感受到了更刺骨的冷意?(来源:新京报 作者:叶克飞)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