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视觉中国“黑洞”风波:版权生意无错,但得取之有道
http://www.CRNTT.com   2019-04-12 20:24:47


 
  事实上,在视觉中国等图片公司崛起的同时,有关摄影师版权无法保障的声音幷没有减少。这里面的反差,很可能预示着,摄影师——图片公司——消费者的应然商业链条是断裂的,最大的赢家恰恰是作为“中间商”的图片公司。

  再者,做生意也讲究明码标价。在诸多图片版权信息不清晰、又无明显来源的情况下,图片公司既然要收取“中介费”,就应该履行起码的信息告知义务。这一点做不到,就难免留下为消费者设陷的口舌。另外,版权费用的标准到底在哪?向侵权者发诉讼函当然是图片公司的权利,可高额索赔是不是变相“强卖”自己的签约套餐?如何撇清恶意维权的嫌疑?

  综合来看,视觉中国所意外遭遇的讨伐,实在难言冤枉。或有观点认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视觉中国所抓住的恰恰是一些自媒体低版权意识的弱点。但是,有一个原则得厘清,侵权者不是不该负责,前提是责任大小应有合理界定;维权是正义的,问题是维权的方式也应该合理合法。

  当然,此次视觉中国的风波也牵连出其它公司,这反映出问题或不仅仅是某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更像是一个行业性的“黑洞”。在自媒体时代图片使用量大增,而版权信息依然严重不对称的大背景下,视觉中国这样的图片公司迅速崛起有其必然性,却也埋下了浑水摸鱼的隐患。

  所以,相较于一家公司的改进,此次公共讨论的重心,恐怕还是得落到如何推动版权保护透明化、健康化的轨道上来。版权代理行业,是否应该有专门的规范?版权信息的搜索,是否应该更高效?在摄影师、图片公司和“消费者”之间,是否可以建立更直接的联系纽带?另外,自媒体兴盛,相关平台是否有义务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但版权信息清晰的图片库?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此事说到底是一个法律问题、商业模式的问题,乃至相关版权保护“基础设施”的问题。在讨论中,宜多谈法律和行业规则,而不必上纲上线。引入过多的非法律议题和因素,可能反倒会导致议题失焦,不利于真正推动版权保护水平和相关行业健康程度的提升。(来源:光明网 作者:闵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