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夸夸群”外存在求夸赞的刚需
http://www.CRNTT.com   2019-03-19 14:49:54


  近日,各类夸夸群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高校的学生还建立了各自学校的夸夸群。在夸夸群内,被人夸奖是家常便饭。例如,有人提出“学习了一下午,求夸”,便会有群友夸赞称“能抵制住外界的诱惑而认真学习,说明您是一个自制力很高的好孩子”。

  看了一下“求夸”以及“夸夸”的内容,有一种忍俊不禁的笑感。比如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一个大三学生,曾经不小心把啤酒倒在了书包上,在夸夸群求夸,得到的夸赞让她意想不到:“背上带酒味的包去上课,你就是整条街最醉人的崽”……很多夸赞都很有创意。正如一位大学生所说的,不论是什么奇葩的求夸理由,夸夸群的群友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角度来夸赞。

  由“夸夸群”不禁想到了此前曾经流行的“怼怼群”。大约是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网络上突然出现了“花式对骂”,在这些群,一言不合就开骂,不仅有各种大尺度的辱骂言论,甚至涉黄信息充斥其中。在舆论关注下,这些“怼怼群”也引起了微信平台的注意,最终烟消云散,成为了过去时。

  无论是去年的“怼怼群”还是现在的“夸夸群”,很难说其存在就一定有什么宏旨大义。求夸的人,也未必就是真的想要求人夸赞;而那些夸赞的人,也未必就是真的想要夸赞人。网络的出现放大了“无厘头”,很多人其实是奔着一种娱乐的态度加入这些群。简单地讲,就是“闹着玩”的,当真的幷不多。有大学生讲,当自己看书看累了,或者复习不下去的时候,会利用间隙时间去夸夸群里翻翻信息。很多求夸与夸赞,让人脑洞大开,心情愉悦。

  当然,也不必否认,确实有人有着“求夸”之意。据称,复旦校园内兴起的夸夸群,就源于微信群友的一句“我想被夸”。提到求夸,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更多是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事,与此相对应的就是鼓励教育。而到了大学阶段,鼓励教育就很少有人讲了。

  求夸来自于压力,进入大学之后,依然会存在很多压力。生活学习的不如意,一个不期而遇的意外,都证明了“压力无处不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虽然出现了网上网下两个世界,互联网更是扩大了娱乐新的连接,但幷不意味着大学生就不需要排解压力,就存在有效的疏解渠道。有社会学家表示,学生求夸的心态,表明生活中缺少激励,“年青一代想通过这种方式,疏解个人情绪,包括压力或其他情绪。”这种观点,幷非无稽之谈,很值得重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