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遏制家暴虐童需更多“吹哨人”
http://www.CRNTT.com   2018-12-26 15:25:18


  12月22日,一段疑似虐童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视频中,一个身穿校服的小女孩多次遭到一对成年男女推搡、摔打、撕扯头发等暴力行为,场面令人十分揪心。据报道,23日下午,深圳宝安区委宣传部就此事发布通报称,已找到视频中所拍摄女童,警方正依法调查处理,宝安区妇联已向法院申请女童人身安全保护令。

  掌掴、摔打、扯头发,用扫把与塑料椅子殴打……视频中的一幕幕场景让不少网友在愤慨的同时,也为女孩安危而揪心。值得欣慰的是,视频上传至网络后,有关方面迅速做出反应幷介入调查。目前,女童父母对殴打女童的事实供认不讳,妇联已安排专业社工对女童进行陪护和心理辅导。相信在有关部门和公众的关心下,虐童父母定会为自己的家暴行为付出代价。

  纵观这起虐童事件,个中问题值得深思。视频发布者是一名从事幼教培训工作的网友,据他介绍:女童父亲的一位牌友曾将手机借给女童父亲查看家庭监控,获得了监控的账号密码。其一次无意间看到视频里有虐童情况,便持续关注了一个月,然后向该网友爆料。显然,这位牌友看不惯女童被家暴虐待,希望有人来管一管,可为何不直接向公安部门举报?显然,网络曝光这种“曲线拯救”的方式,既不利于第一时间制止家暴行为,也造成了被虐女童个人信息的泄露。

  2014年11月《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拟规定“对家庭暴力行为,任何组织和公民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到了2015年12月《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出台时,该条款被修改为“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删除个人举报家暴的规定,或许是由于普通公众不像学校、医院等机构的工作人员那样,具有特殊职业义务。但这也因此减少了群众参与的力量。此外,虐童视频引发关注后,外界对于爆料人具体身份感到好奇,对此,视频发布者表示爆料人不愿公开身份,也不愿接受采访。这当然可以理解。或许,正是基于这样和那样的顾虑,爆料人不愿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不愿自己直接发布视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庭暴力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很可能因此走上犯罪道路。遏制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更多“吹哨人”。有关方面不妨对法律予以完善,赋予公众举报家暴的权利,幷对举报人予以有效保护,从而鼓励更多有良知的公众,在发现家暴行为的第一时间吹响哨声,让暴行得到及时制止。(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张淳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