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禁止大数据杀熟 让消费者免遭“宰割”
http://www.CRNTT.com   2022-01-06 19:26:16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4部门近日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选择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针对其个人特征的用户标签的功能。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所谓“根据消费者偏好、交易习惯等在交易价格等方面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实际上就是大数据杀熟。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大数据杀熟现象屡有发生。例如,据报道,有网友发现同一段路程,打车软件对两部手机的报价不一样,有旅行App和网购平台更存在“看人下菜碟”现象,为老顾客提供高定价商品。只有严格禁止此类大数据杀熟行为,方可让消费者享受无差别对待,而非“越是熟客越吃亏”。

  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不同消费者给出不同定价幷不鲜见,只要价格公开、不属于垄断销售和强买强卖,就应尊重商家的自主经营权。例如,会员等级越高,享受的优惠幅度越大,这样方能培养顾客忠诚度和对商家的认可及信任度,进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而大数据杀熟透支了消费者信任,属于见利忘义和变相价格歧视,还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因为,人们通过网站或App选购商品时,自然会认为商品价格公开透明,至少不会出现老顾客支付高价现象。正是基于这种朴素认知,消费者才不会通过多个账户对比价格。大数据杀熟蒙蔽和欺诈老顾客,更涉嫌歧视老顾客。

  特别是由于互联网平台和商家占据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商品价格随时变动,甚至每天都会出现几次涨跌,让消费者很难识破杀熟行为。且互联网平台掌握着所有用户信息,可以根据算法对消费者“画像”幷提供有差别的定价和服务,实施隐蔽而精准的杀熟。消费者则处于弱势地位,根本不了解商家的定价策略,也无法知晓商家针对不同地区、时间段的购物者如何定价。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