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兴衰獐子岛
http://www.CRNTT.com   2019-11-20 17:09:15


 
  今年31岁的高北与他的父亲高航、哥哥以及家里所有亲戚一样,都曾在獐子岛公司工作。事实上,几乎每个獐子岛的家庭都或多或少有人在獐子岛公司工作。岛、公司、岛民紧紧捆绑在一起。

  在高航看来,现在的獐子岛与30年前比幷没有太大变化。岛中心的沙包子街两侧,镇政府小楼,獐子岛影剧院、农贸市场都保留着当年的样子。只是曾经在街上匆匆走过,赶去码头出海的年轻人长成了每天早上在市场前晒太阳的老人。

  高航在船上工作了一辈子。捕鱼20多年,捕捞扇贝近10年。

  1973年底,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项工作是在东獐子岛渔港修坝。“当时就用土办法劈山筑坝,附近只有獐子岛有实力修建这样的渔港。”直到今天,耗时十余年建成的东獐子渔港仍是獐子岛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渔港的一侧,坐落着世界领先的贝类加工生产基地。

  修了几年坝之后,高航正式开始出海打鱼,“40年前,獐子岛附近的鱼很多,乘小船出海一网都能捞起一万多斤。”

  据《獐子岛镇志》记载,上世纪70年代,公社创造出了单船捕捞和总捕捞量的全国纪录,被《人民日报》称为“海上大寨”。

  獐子岛的自然资源让高航感到格外骄傲。这片海域地处黄海与渤海交汇海域,属于寒热交界地带。这片海域平均水深达35米,属深水岛类型;平均水温11摄氏度,海流湍急,盐度适中,适合包括虾夷扇贝在内的多种海珍生长。此外,该区域距黄海冷水圈较近,海水自净能力强,再加上獐子岛几乎没有农业和工业,海洋污染少。

  “我们到其他地方都不太吃海鲜,因为不如獐子岛的好吃。”一位岛上的海产品店主表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