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理解春运,接受春运
http://www.CRNTT.com   2019-01-03 22:26:16


  抢票软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年前,就有人开发出了网页插件,其原理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用户登录、刷新和选择。如今出现的网站加速包以及线上黄牛等,其运行逻辑也大致如此。显而易见的是,春运作为地球上每年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潮,其基本面就是供需严重不均衡,对一些热门地区和热门城市而言,供不应求现象尤其突出。有人就问了,不能大幅度提高供给吗?这里要算的是经济账,因为春运是个特殊时段,不能代表365天的常态需求,倘若平时运力已经绰绰有余,就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车的数量,在特殊时段加开临时班次就可以了。用这个逻辑来理解春运,“一票难求”也是挺无奈的。而且可以肯定,只要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存在巨大差异,人们必须要回家过年的动力不减,春运这个概念就不会消失,供需不均的基本面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那么对有限的运力资源如何分配,便成了一个争议不休的话题,其难点在于,究竟是市场化还是福利化?市场化,最典型的手段是“价高者得”,就如同飞机票那样,完全自主定价,价格按需求浮动;福利化,其内在的要旨是“公平正义”,即考虑铁路的公共属性,让最有需要的人买到票。从火车票的定价方式来看,它明显带有普惠性质,对这样的产品而言,“先到先得”是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但也存在争议,比如早些年开通网上售票时,有人认为这是对非网络用户的一种不公平,近些年抢票方式产生后,又有人说这是对网速较慢者的不公平。可以看到,从保证农民工、学生购票,到尝试验证码、慢速排队,以及今年推出的“候补购票”等,铁路部门一直致力于“公平”。而层出不穷的抢票方式,又持续挑战这种“公平”。这两者之间的角力,近年来都是公众热议的话题。

  只要有春运,对“公平”的争议就不会消失,正如只要有春运,就可能面临“一票难求”的无奈。面对这个近乎无解的题目,人们要么选择忍受,要么选择不再参与。这几年来,一些明显的新趋势逐渐流行起来,如“反向过年”,也就是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孩子不再回家,而是让身在农村的父母来探望城里的孩子;又如“旅游过年”,即人们通过旅行度假的方式过春节,尤其是出境旅游的趋势明显。这样的变化,幷不代表人们不喜欢回家过年,而是意味着社会越来越多元,人们有了更多选择,“回老家”不再是团聚的唯一路径。这种观念和选择的变化,有可能会对春运这一现象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大可以设想,当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许多人生在城市、长在城市、认同城市,春运还会有今天这种盛况吗?(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扶青 本文略有删节)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