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两会见证中国华丽转身 迈向“幸福国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3-06 11:36:12


 
二、议题锁定民生 中共稳固执政根基

1、重定执政主轴 “民生路线图”提升幸福感

  物价、房价、养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话题,一直位居“两会”期间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排行榜前列,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一身西服的温家宝在发言中再次强调中央政府的“民生理念”。这已是温家宝作为中国总理第八次将民生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中之中”,用他的话说,“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把稳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显示随着经济发展,涉及大众民生议题已成中共执政主轴。(台湾《中国时报》)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一项项具体的民生承诺,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深入人心。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特别多,数字说明问题,具有翔实的数据,才能增加报告的可行性,大家心里才会更踏实,民众也才会更期盼,他们心中的目标也就更具体。”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说。

  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说,“寿命增加1岁”、“保证中小学生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样的描述会让大家心里觉得妥当,因为这不是大而化之的描述。“说得越具体说明想得越具体、规划得越具体,也说明真的有办法,真的把这些问题放在了心上。”(山东《齐鲁晚报》)


2、民生问题升格 中共“软的更软,硬的更硬”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这是中共最高层领导人在政治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香港《明报》)

  如果说“转型”是本次两会最大的经济议题的话,“民生”则是“最大的政治话题”。中央将民生问题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民生问题突显的阶段,民生问题必须成为国家决策最重要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民生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任何一个社会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可能具备稳定发展的基石。(法国《欧洲时报》)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吴邦国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时,宣布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回顾幷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立法进程的五条经验。香港报章和海外华文媒体纷纷予以关注。有评论说,吴邦国委员长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掷地有声的表态,向世界传递出“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重要讯息。

  吴邦国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掷地有声的表态,与“两会”发出的改善民生的讯息:一是将大力改善民生,二是坚持基本政治制度不动摇。今年“两会”在民生政治问题上传达出“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重要信息。“软的更软”就是全面改善民生,增加人民“幸福感”;“硬的更硬”就是中国不会改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绝不动摇。这两大讯息,是对境内外妄想搞乱中国的人的当头棒喝,彻底粉碎他们的幻想。(香港《文汇报》)


3、还须更加亲民 提案不能沦为过眼云烟

  如何使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交融在一起,幷能充分体现和尊重人民的意愿,这正是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同时也是两会所承担的庄严使命。回顾一年前的两会,也许除了著名的省长“夺笔”事件外,公众的头脑中已经没有留下多少记忆。今年的两会上,大家所关注的仍是那些持续经年的老话题:房价、教育、医疗、腐败、污染……快速上涨的物价和城市的拥堵只是给这个单子增添了新内容。也许没有多少人记得,在过去的两会上,哪位代表曾经提出过令人耳目一新的提案,也没有多少人深究,政府的承诺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落实,毕竟总有层出不穷的新事吸引大家的眼球。(北京《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需要的显然不是这样的两会。两会应该为中国的官民互动、不同国家机关的约束与制衡、民主健康的讨论与决策,设置正确的范本。中国人应该期望与会代表发出更多样化的声音,甚至进行更激烈的辩论,对政府政策与行为进行更严厉的质询、监督与问责,幷期待与会者与政府对公众及媒体做出更积极善意的回应。(英国《金融时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