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博物馆,最博大的课堂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09:56:30


游客在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参观。   瞿明斌摄(人民图片)
  中评社北京5月17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场馆数量逐年增加、总数排名世界前列、免费开放率超过90%……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正变得越来越“好看”“好玩”,人们到此,除了看展,还可以看演出、做手工、学技艺,甚至“走进”历史,与古人对话。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变得可见、可感、可触。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接待游客总量就超6700万人次。

  参观游览博物馆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去博物馆”被越来越多的游客列入旅游清单。蓬勃发展的文博游还带动了文创产业的发展,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途径。

  “新中式”玩法成热点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一本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很多人日常生活就喜欢到博物馆去参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博物馆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文博游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休闲方式相结合,为旅游增添更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被人们称为“新中式”旅游的代表,尤受年轻游客和亲子家庭游群体欢迎。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文博游热潮涌动,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接待观众超5000万人次。

  动动手指,就能亲手体验“织造”漳缎。这是游客在江苏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的新体验。近日,该馆推出“漳缎:丝绸上的浮雕”专题展,首次集中呈现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的近百件漳缎展品,并利用AI技术开发“赛博织漳缎 守护丝绸界国宝”互动程序,让游客亲身参与“织造”过程。近600岁的明代古建——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二环边,也是北京文博交流馆所在地。走进智化寺的游客,在智化殿前的椅子上坐下,可欣赏管、笙、鼓、笛、云锣等传统乐器合奏,智化寺京音乐传承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博物馆二楼推出“动手·巧拼装”活动,观众可在动手制作乐器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传统乐器相关知识的瞭解。

  沉浸式、参与性,已成为文博游的重要特色。这些新玩法不仅增强了博物馆的吸引力,也成为文物“活”起来的有效路径。

  绘文化遗产游地图

  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十四五”时期试点建设3至5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此后,多地开展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县域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