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书籍装帧设计40年 设计文本诗意的舞台
http://www.CRNTT.com   2018-12-16 11:06:30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正是在这一年,我进入书籍设计行业。这期间,我亲身经历了中国书籍设计业从观念到技术的变化与提升。从活字印刷到平版印刷,从铅印到胶印,从手工绘图、贴稿制版到如今电脑设计联网成书……40年来,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的巨变,引发出版体系构成、产出授受关系、设计思维概念等等革命性的范式转移。

  多少年来,书籍装帧主要就是画封面,所谓“人靠衣裳马靠鞍,书靠书衣来打扮”。受观念与经济条件制约,当时的做书人大多只在意书籍外表,却不注重对内文编辑设计力量的投入。书的排式几乎千篇一律;编辑、设计、出版、印制各管一摊;书的阅读与审美功能难成整体……这些都成为当时书籍设计艺术的短板。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促生多彩文化景象,业界迫切希望改变书籍设计滞后观念。出版、设计、印艺业的有识之士开启了广泛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使更多设计师以开放的心态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东方与西方、传承与创新、民族化与国际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等关系有了新认知。他们打破装帧的局限性,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强化内外兼备的编辑设计,为创造阅读之美进行有益探索。

  关于书籍设计的观念开始更新:书籍不再只需要漂亮的“外衣”,还需要有整体设计概念倾注其中。出版人开始认识到设计不能只谈“价”,更要顾“值”,要物有所值,才对得起这份工作,书籍要流传后世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书籍设计既成为一种新观念,更意味着一种态度。书籍设计者逐步将角色转为文本传达的参与者,致力于让信息在页面空间中拥有时间流动的含义,强调通过文本叙述的丰满带来阅读的动力,使书成为文本诗意表现的舞台。总而言之,设计开始有温度,设计者开始讲细节、求专一。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年轻设计师选择自主创业,以个人设计师身份或独立工作室等多元模式,参与社会化竞争。一批又一批新人开始全身心投入书籍设计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他们的优秀作品被读者喜爱,令国内外瞩目。随着行业秩序不断完善,业界公认的国内三大评奖活动也给年轻一代书籍设计师带来设计能量和创作活力。始于1959年的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逐步走向成熟,今年已迎来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这一展事涉及面广、参与者多,是业内规模最大的评比赛事,其举办推动了书籍设计业发展。2003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开始主办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每届获奖作品都会被送去参加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16年间,有346本书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其中19本获“世界最美的书”称号。中国“最美的书”逐渐成为书籍设计业的品牌,很多读者亦纷纷购买收藏,体现了设计的价值。2007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设立三年一届的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被誉为中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项。通过参加这些行业竞赛与展示,许多设计界新人得以崭露头角并走向国际,书籍设计业实现了新老有序承接。

  中华书卷艺术源远流长,是一条动态的滚滚流动的长河。设计师既要珍惜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脚踏实地做好传承这门功课;同时又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海纳百川,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才能融入进步的潮流,实现中国书籍艺术的持续发展。要知道,继承传统不是模式化的复制,更不是招摇过市的口号,我们的设计不可能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抽离出来。传承与创新就像是两条腿走路,一前一后交错而行,如果后腿不能有力地踩在大地上,前脚就无法跨出面向未来的一步,而这大地就是本民族文化土壤。因此,世界各国设计师都在寻找现代语境下延展本土文化的新途径,国内当代书籍设计者更应珍视本民族历史文脉中生生不息的精神遗产,以敬畏之心重识东方古籍合“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之瑰丽,继而实现创新。

  除此之外,书籍设计还需关注“体验”。记得半个多世纪前,尚无电脑设计手段,我与前辈常常骑着自行车去与著作者和所有书籍相关参与者见面、交流、沟通。作者对文稿的呕心沥血;编辑对文本的倾心付出;印制师傅在充满油墨味的机位上反覆调试的专注……都让我在版式纸上拿起小夹子拼贴一行行、一个个文字时,更懂得尊重、责任和担当,懂得要对得起参与者以及读者。在这一过程中,我所收获的除了专业学识外,还有情感交流以及做人、做事的态度,这些都对设计创作产生了无形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有温度的感染力。当下,也有很多做书人将这份温度、态度传递至今。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的造书运动和创造“愉悦”的后书店文化,力图展现自己的艺术理念,经过多年努力,有了优秀成果,用真正由表及里的高质量美书吸引了一批读者。

  感恩中国书卷艺术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汉字文化,让我有做中国书的勇气和自豪;感恩改革开放,使我能面对当今传统出版与现代设计的挑战,能在书籍设计观念转换的阅读美学研究中探索前行。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味,不拟洋又焕发时代精神的理念,将成为我毕生书籍设计事业追求和努力的方向。愿与所有同仁一道,创造书籍之美,以华彩书香留住阅读。

  (来源:人民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