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秋节,文化认同中的家国情怀 
http://www.CRNTT.com   2017-10-04 15:57:43


  中评社北京10月4日电/又是一年中秋到。恰逢三秋之半,最是月圆之时,中秋节,这个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被赋予了独特意味,至今为人深爱。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小时候,我们是从月饼中认识中秋节的,那是舌尖上的中秋。那时,月饼很大,大如圆月;那时的月饼,种类单调,屈指可数……可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吃出了对中秋佳节的满心期盼,吃出了贫瘠生活的有滋有味,也吃出了孩提之年的单纯快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我们从故事中认识中秋节。从嫦娥奔月,到吴刚伐桂,再到玉兔捣药……每到中秋,祖母总会从故事箱里拿出这些故事,百讲不厌,我们百听不烦。繁星点点,月明如镜,那古老的故事滋润了多少孩童的记忆。
 
  后来,我们从诗词里认识中秋节。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阔,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从“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的羁旅之思,到“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的人生况味……诗词里的中秋,道尽百般情思。
 
  再后来,当我们长大成人,辞亲赴远,或读书,或工作。中秋节就是绵绵乡愁,就是难以言状的思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多少人在共鸣中一洒热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有多少游子在唏嘘中更加思念亲人。
 
  中秋节,阖家团圆的佳节。为什么那么多人费尽千辛万苦也要赶回故乡?团圆。哪怕回不了家,盼团圆也是中秋节的主题。无论花好月圆人长久的期许,还是家和万事兴的表达,传递的情愫无不如此。特别在今天,在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父母子女天各一方的场景越来越多,中秋节团圆更显得凝重。当空巢老人感叹“我最无助的时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时,一篇文章、一声呼唤,让不少人在今年中秋节前义无反顾地回到父母身边。从这个角度上看,中秋节是一个极有人情味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节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