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国原爆55周年 揭秘“代号596”英雄
http://www.CRNTT.com   2019-10-17 14:19:34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升起的蘑菇状烟云(资料图片)
  中评社香港10月17日电/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596)爆炸成功!16日,中国迎来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成功爆炸的背后,既有我们现在熟知但在当时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也有千万普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原子弹并将其成功引爆这个长长的链条上,他们是各个环节的“操刀者”、亲历者。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西北大漠上的蘑菇云早已消散,但曾经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殚精竭虑的人们将被历史铭记,包括隐姓埋名奉献一生的“代号596”英雄们。

  据大公报综合央视网、科技日报报道,参与研制的人,有如钱学森、郭永怀等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毅然回国的知名科学家,还有千千万万普通的科技工作者,为了爆炸成功,他们承受了异于常人的艰辛,隐姓埋名不负使命。在祖国缺乏苏联支援下,“代号596”英雄们默默耕耘致力圆梦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

  我们熟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接受秘密研制原子弹任务后,离开了家人孩子,隐姓埋名28年。一次实验中,他不幸受到核辐射身患癌症。与妻子团聚后仅一年,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的老师王淦昌53岁时接受国家秘密任务,改名为王京,隐姓埋名28年。一年除夕夜,他与邓稼先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对他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言毕,两个人抱头痛哭。于敏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隐姓埋名几十年,连家人都不了解具体从事的工作。他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女科学家王承书,提出了适用于多原子气体的推广的玻尔兹曼方程,从研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起,隐姓埋名30多年直到去世。韩云梯是主控站实施起爆的三位主要人员之一,得益于他的建议,剎车按钮被改装在监视台上,增加了保险系数,保障了试验的成功。

  蘑菇云起毕生难忘

  那个日子,令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仁宇至今印象深刻。当时,包括胡仁宇在内的刚从爆心撤回来的参试人员,被安排在离爆心几十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坡上。当听到广播里响起“起爆”指令后,大家起身转向爆心方向,看到远处火球翻滚,蘑菇云冉冉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现场欢快激动的场面他从未见过也再难忘怀。

  铀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1955年,中国悄然组建两支铀矿专业地质勘探队伍──新疆519队和中南309队,意在用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探技术手段找矿。

  黄世杰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八旬老人。他至今记得,刚出校门参加工作报到时才知道,要给原子弹找原料必须严格保密。“当时大家被告知不能告诉家人自己干啥去,要去哪,只给了个信箱地址用于通信。”

  深入荒野寻找铀矿

  “那时我们过着牧民般的生活,每天一人一匹马。”黄世杰回忆,白天的塔里木盆地温度达50多摄氏度,进入天山冰雹就来了,可谓“冰火两重天”,吃不到新鲜蔬菜,白天野外工作口渴,就喝天山上流下来的雪水。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铀矿地质工作者向国家提交了12个铀矿床,找到了制造原子弹的“粮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