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刘伟在委员通道上答记者问。(大会直播信号) |
中评社香港5月31日电(记者 沈而忱)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给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运行按下了暂停键,但依托科技的发展,也让大家多了一些新的生活习惯,例如云端学习、线上办公、远程医疗;同时,新的经济业态也得以催生,直播带货、网购、人工智能等迎来井喷式发展。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科技发展也成了热门词汇,不少从事技术研发的代表、委员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和感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了北斗系统的有关情况。全国政协委员、搜狗首席执行官王小川表示,互联网等新技术已经成为抗疫工作的一部分,互联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激发出了超强活力,展示出了担当和创造性,也成为中国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剂。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表示,科技抗疫已经成果运用于基层,广州某社区通过建立了智慧社区防护平台,用智能无感远距离测温和人脸身份识别的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并在后台形成了AI大数据,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风险,更使社区防空精准化、智慧化。
刘伟更表示,不仅是在疫情中,人工智能如今已经定义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一小时生活圈”已通过智能化轨道交通实现,早上在珠海喝早茶,下午在深圳办公,晚上去香港维港边散步的梦想已变为现实。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契机下,笔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香港大学北上“安家”,在大湾区内进行产学研的合作与对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于2014年开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公开大学也将分别在广州、东莞、肇庆“落户”。
笔者认为,香港的科研学术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例如港大的“氢氧化镍”光推动物料、科大的建筑“超物料”便享誉国际,香港的大学在大湾区开设分校,或与内地高校、研究所合作,是向“产学研”结合迈进了一大步,将大大促进学术成果向产品转化的效率。另外,这还为香港青年提供了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笔者认为,5G、人工智能、城际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广泛运用了新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在此机遇下,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应当乘势而上,发挥创新基础和科研能力的优势,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制造业优势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所需”贡献“香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