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赖清德“台独”宣示的意涵及恶果
http://www.CRNTT.com   2017-12-28 15:01:03


赖清德的“台独”言论严重伤害台湾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关系发展
  中评社╱题:赖清德“台独”宣示的意涵及恶果 作者:祝捷(武汉),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2017年9月26日,刚履新台湾地区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赖清德发表惊天言论,在回应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成员质询时,明确表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名字叫中华民国,两岸是互不隶属的关系”;“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云云。此言一出,两岸皆惊。赖清德以台湾地区行政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身份,公然发表“台独”言论,已经挑战两岸关系的底线,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地区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回想今年6月,同样是赖清德,在回应国民党籍台南市议员张世贤质询时,还在表示“亲中爱台”。如何解读赖清德9月26日的“台独”宣示?“亲中”和“台独”哪一个是赖清德的真实意图?赖清德为何会在两岸互信已经十分微弱、两岸关系极其敏感的时期,敢于挑战两岸关系最为敏感的神经和底线?赖清德的“台独”宣示会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造成何种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讨论。

  “亲中台独”:赖清德“鱼和熊掌兼得”的政治算计

  赖清德是一个浸淫台湾政坛多年的资深政客,被认为是民进党的希望之星和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有力竞争者。赖清德也曾经深耕台南多年,有着丰富的政治历练和政治经验。按理说,有着如此丰富经验的政治人物,是不会说出直接挑战底线的言论。观察蔡英文从竞选到就任再到执政一年多的相关言论,尽管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浓重的“台独”意味,而且屡有“打擦边球”之论,但蔡英文涉两岸关系言论的总体节奏仍然是小心翼翼。尽量以空洞语言,用“打太极”的方式规避实质性问题。在一些敏感言辞的表述上,蔡英文也多选择比较宏观或不触及大陆底线的表述方法。如蔡英文一般会使用“中国大陆”或“大陆”的表述,而回避使用“中国”的表述。就此而言,赖清德以直白、直接的方式宣示自己的“台独”立场,的确有其深意所在。

  再考察赖清德的言论,不难发现,其言论包括两个看似独立但相互关联的部分。一是赖清德认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名字叫中华民国”,这一论调是民进党在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中所明定的“独台方针”,是以“中华民国”之躯壳,显“台湾”之本质。尽管赖清德明确地表达了“台独”的意思,但并无特别的新意,也没有多少“台独”话语的创新。二是赖清德提出的“亲中爱台”口号,在“台独”宣示中,赖清德认为,所谓“亲中爱台”就是“以台湾为核心,向中国伸出友谊的手、表达亲善态度,希望藉交流增进彼此瞭解、理解、和解、谅解,并和平发展,就是亲中爱台的根本意思。”而在更早的回应台南市议员的质询时,赖清德更是明确表示:“台独跟亲中不冲突啊”。 由此可见,赖清德“台独”宣示的关键,并不是宣示其“台独”主张,而是试图将“亲中”和“台独”结合起来,兼得“鱼和熊掌”,塑造出“台独”新模式。

  李登辉为了鼓吹“台独”,不仅炮制了“两国论”,而且提出“戒急用忍”;陈水扁为了鼓吹“台独”,不仅炮制了“一边一国”,而且提出了“南向政策”;蔡英文为了实现“缓独”,不仅炮制了“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的说法,而且提出了“新南向政策”。这些政治人物鼓吹“台独”的同时,也试图采取措施和办法,切断台湾和大陆之间的紧密联结,减弱台湾对于大陆的依附性。由于两岸之间紧密的经贸往来和天然的地缘、血缘、亲缘优势,台湾的发展离不开大陆,以摆脱大陆为目的的各类政策最终都归于失败。蔡英文执政一年多备受台湾产业界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蔡英文无视产业发展规律和现状,为两岸关系人为制造困难,从而导致两岸产业合作和经贸往来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赖清德注意到了两岸之间的紧密联结,也意识到了这种紧密联结无法因台湾当局的单方面政策所切断甚或是削弱,因而提出“亲中”的口号,希望在保持和大陆紧密联结的情况下推进“台独”,核心目的是既能够与大陆保持密切关系,以从大陆发展中分一杯羹,又能够推进其“台独”主张,实现台湾发展和“台湾独立”的“双赢”。

  “抢戏争位”:赖清德“台独”宣示的政治意图

  国台办已经多次公开表明,决不允许少数人在大陆赚钱却支持“台独”分裂活动。赖清德的“亲中台独”新模式事实上已经宣告破产。作为一名成熟的政客,赖清德不可能不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底线,也是大陆的逆鳞,也明知其所为“亲中台独”新模式不可能为大陆所接受,更不可能获得实现。那么,为什么赖清德还要提出这一模式,甚至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触碰两岸关系底线,且违背台湾地区现行“宪法”的规定呢?

  赖清德的功夫显然在“诗外”,与蔡英文一较高下,争夺绿营话语权和优势地位,进而在2020年角逐台湾地区领导人大位,才是其政治意图所在。2016年台湾地区三度“政党轮替”后,民进党的“街头政党”本质逐渐显现,造成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无能、社会治理无力、两岸关系无为、国际空间无位的局面。台湾民众对于蔡英文当局的不满意度创下新高,蔡英文在党内的地位受到质疑,2020年能否连任出现变数。在此背景下,党内各路势力蠢蠢欲动,希望压倒蔡英文而上位之人并不在少数,赖清德就是其中之一。赖清德的指向明显,目的清晰,其政治意图就是在蔡英文两岸政策乏力之时,提出“鱼和熊掌兼得”的“亲中台独”论,与蔡英文“抢戏争位”。

  根据台湾地区政治体制,赖清德所担任的行政部门负责人地位微妙、作用尴尬。按台湾地区现行“宪法”的规定,行政机构部门负责人由台湾地区领导人提名即可上任,而不需要立法机构的同意。因此,行政机构负责人的“正当性”并非来自于立法机构,而是来自于领导人。这一法理结构决定了行政机构负责人“有责无权”的尴尬境地。有功则功归领导人,行政机构负责人充当领导人幕僚长之角色,但有过则过归行政机构负责人,行政机构负责人又俨然是领导人的责任替身。典型如陈水扁任内,多次更换行政部门负责人以为陈水扁施政无能担责。马英九任内也多次因故更换行政部门负责人,为领导人担责。赖清德的前任林全,在本质上也是为民进党当局支持率持续低迷而担责下台。因此,赖清德虽“贵为”行政机构负责人,属于台湾当局第二号人物,却是蔡英文实实在在的配角,扮演着蔡英文幕僚长和责任替身的角色。

  作为意在领导人大位的赖清德,并不甘于配角的角色,而是积极“抢戏争位”,“亲中台独”论就是其代表言论。“亲中台独”论,一方面坚持民进党“台独”的基本教义,用“台独”巩固自己在党内的基本盘和地位,另一方面也一改“台独”必须和大陆疏离的民进党惯常思维,打出“亲中”牌,笼络浅绿和部分蓝营民众,吸引台湾产业界对其的关注和支持,甚至希望借助“亲中”话语争取大陆的理解和宽待。当然,赖清德打错了政治算盘,“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不可动摇的底线,也是两岸交往的前提,以疏离推进“台独”者触犯大陆底线,以“友陆”推进“台独”者亦触犯大陆底线。大陆方面对于赖清德的回应也表明,赖清德的“台独”宣示及其所谓“亲中台独”新模式注定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民粹日盛”:赖清德“台独”宣示的政治恶果

  赖清德的“台独”宣示无论是在事实逻辑,还是法理逻辑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赖清德却能够从中收获其所期待的政治资源。赖清德长期深耕台南地方,尽管在民进党内名气彰显,但一直是以一个地方干将的面目出现,类似于两岸议题这样的全岛性议题未曾表露出系统的思考和论述。本次藉由“台独”宣示所构建的“亲中台独”新模式,赖清德宣示了自己的两岸主张,表明其已经开始对外展现对于台湾地区全域性议题的设置能力和把握能力。赖清德的“台独”宣示及其所提出的“亲中台独”新模式,为岛内政治人物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既迎合了当下民粹主义的氛围,又会导致“民粹日盛”的政治恶果,最终伤害台湾地区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关系的长远未来。

  赖清德的“台独”宣示,对台湾社会发出错误信号,即“台独”未必和大陆疏离,也可以和大陆表达亲善,从而获得大陆好感。这种“亲中”和“台独”可以相容的论调当然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为大陆所接受的。但赖清德却实实在在的从中攫取了利益和好处,这就意味着国台办所言的“决不允许少数人在大陆赚钱却支持‚台独‛分裂活动”虽然在大陆行不通,却能够在台湾获得利益,从而催生一批以“亲中台独”为主基调的“台独”新思想。“亲中台独”的虚伪性和蛊惑性和台湾社会的民粹思潮结合,会形成向大陆施压或者将责任推给大陆的舆论氛围。长此以往,两岸业已淡漠的政治互信和日益加深的心理沟壑将向着更加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发展。

  赖清德的“台独”宣示,让更多的台湾政客不是认真思考两岸关系的长远未来,而是在话语表述上玩文字游戏。显而易见,赖清德的“台独”宣示在本质上和蔡英文并无二致,只是在具体策略上有所调整,在具体文字上有所变化。这种话语表述的转换,对于两岸关系而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相反会产生两岸关系倒退的后果。蔡英文以空洞表述逃避“九二共识”的行径,已经在岛内催生了一批“太极高手”。可以想像,以赖清德的现时地位和影响力,也会催生一批高喊“友陆”口号、推动“台独”的政客。

  赖清德的“台独”宣示,推高了台湾地区“泛政治化”的氛围,从而导致岛内政治更加民粹化,“民粹化”的政策和口号将取代经济议题、社会议题成为政治人物决胜的关键。作为行政机构负责人,面对低迷的台湾经济和严峻的社会治理情势,赖清德所想所为并非是形成有效的治理思路和政策,而是打“两岸牌”,试图从民粹化操作中攫取政治资源。赖清德虽在台南执政的中后期出现治理乏力的现象,但在台南的政绩总体上可谓不俗。面对更加复杂的台湾全岛性问题,赖清德本可以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致力于台湾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但赖清德在民粹化的台湾政坛中,选择了一条民粹化的道路,又推高了民粹化所营造的“泛政治化”氛围,最终导致台湾政坛陷入拚民粹、拚政治,而非拚经济、拚治理的怪圈。

  赖清德作为一个曾经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政治人物,本应以自己的才能为台湾造福,为两岸谋利。但赖清德没有以一个政治家的胸怀,面向下一个历史阶段,而是以一己之私利,眼盯下一次选举,不可谓不是其个人的悲剧,也导致了台湾地区的悲剧。政治人物如何能够走出个人政治利益的泥沼,放眼长远,更加关注台湾地区和两岸关系的长远,回归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已经成为岛内各路政治人物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7年11月号,总第239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