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珊瑚鱼变盘中飧 恐酿生态灾难
http://www.CRNTT.com   2022-10-07 14:27:33


左图:有网民早前清蒸一条“荷包鱼”“呃Like”,反惹来一片反感骂声。右图:大公报记者日前往荃湾杨屋道街市巡视,未见“荷包鱼”出售。(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10月7日电/鱼缸观赏鱼竟变成餐桌佳肴?

  大公报报导,休渔期结束,嘴馋的港人又再觅食,近期潮兴品尝一种名为“荷包鱼”的珊瑚鱼,金光闪闪的鱼清蒸后,泛起厚厚黄油,有网民大赞“一试难忘”,原价每条仅数十元的观赏鱼即时升价至二百元。虽说民以食为天,但鱼类学家担心这股风气会引起连锁效应,过度捕捞,损害海洋生态。

  记者日前走访黄大仙、旺角、荃湾及西贡多区街市,均未有发现该类珊瑚鱼出售。黄大仙大成街街市一名档贩表示,“珊瑚鱼不好吃及较少人买,平日不会售卖”。另一名在西贡海旁卖海鲜的艇家则说,“该类鱼平日很少见,多数在假期早上才有机会碰到,有货都好快会被人买晒,普通人不一定买到。”他又指,该类鱼多来自南沙群岛,以往较少人吃,但近期网上吹捧“爆红”,大受欢迎,由以前大约80元一条,升价至大约200元。

  本来在鱼缸内游来游去、色彩斑斓的珊瑚鱼,为何竟变成美食?

  吹捧肉质嫩滑 油香满满

  其实早几年,已有人把该类珊瑚鱼吹捧成“水上人或米芝莲大厨识食之选”,大赞肉质嫩滑细腻,还说只要清蒸,油香满满,美味非凡。不过渔民捞获多数只会“自己叹”,甚少卖给街市档,因此极为罕见。

  然而,去年8月一个专门介绍本港街市行情的网台主持,大力推介“荷包鱼”,称“罕有极品,揾咗几年终于有缘遇到,有一阵鱼的甘香味,其他鱼食不到”,还说希望能再次品尝,引起网民关注。及后,有网民清蒸了一条“荷包鱼”,并将这条鱼生前照片放上网“呃Like”,反惹来一片反感骂声,有网民直言“睇到反晒胃”。

  香港鱼类学会会长庄棣华对大公报记者表示,其实“荷包鱼”是刺盖鱼(又名盖刺鱼)及蝴蝶鱼的统称,该类鱼生长于20至30米深的浅海珊瑚礁里,由于要在珊瑚罅隙间游弋及觅食,故鱼身生得较扁平,鱼嘴亦较尖细;而该类鱼生活在浅海,阳光照射下,鲜艶夺目。

  多见于南丫岛及蒲台岛一带

  庄棣华说,由于是珊瑚鱼,并非渔排内大量繁殖的经济鱼类,因此数量较少,比较罕见。他担心市民因好奇或向往“民以食为天”,大量进食,“人类对海洋生态的破坏达半世纪以上,不少鱼类都因此大大减少”。他呼吁渔民捕获稀有及珍贵的鱼种时,应学前人一样即时放生,让牠们继续繁衍。

  香港海鲜业联合总会主席李彩华表示,该类鱼因鱼身黄色加上形状扁平,有如“荷包蛋”般,故此得名。该类鱼属于珊瑚鱼,一般多出没于浅滩及礁石边,并非深海鱼类,在香港水域多见于南丫岛及蒲台岛等一带。该种鱼可供食用,惟因环境生态问题,数量正不断减少。

  他又说,一些渔民捕获稀有鱼类,通常先联络熟客、老饕,直接兜售,又或放上社交媒体让网民竞投,所以很少在街市出售。按现时行情,该类鱼大约每両40元。

  香港新界养鱼协进会荣誉会长郭志有表示,“荷包鱼”有大有小,通常重四両至两斤,市民多数会清蒸吃。该类鱼一年四季皆有,通常在印尼水域较多,本港水域则较少出现,亦较难捕捉。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