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人民日报:听,他们在读书
http://www.CRNTT.com   2020-04-27 10:30:49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中评社北京4月27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面对话筒,说故事、读原着,一人分饰多角……如今,有声阅读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特色鲜明的有声书主播活跃于互联网平台。据统计,在喜马拉雅平台,每年有超过2万名主播参加有声书制作海选;蜻蜓FM平台已签约专业主播35万名;在微信读书平台,专业讲书人和专业机构成为有声阅读服务主要提供者。

  有声书主播如何用声音打动读者,如何与平台共同提升内容品质……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读”书人,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依靠不同声音,塑造“声”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录制有声作品像是一场无实物表演。”刘琮是专业配音团队729声工场的一名配音演员,导演《三体》广播剧幷为主要角色配音,“我们要以声音为载体,塑造出生动的角色,传递出真实的情感,这非常考验‘演技’。”

  “有声作品没有画面,我们依靠声音演绎作品,听众却能够得到‘声’临其境的立体体验。这富有挑战性,也是乐趣所在。”张安琪也是一名专业配音演员,曾经为多部动画片配音。

  如何通过声音区别书中的不同人物?张安琪以自己曾录制的儿童图书《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举例:书中有同学、老师、家长等几十个人物。录制前,需要归纳区别不同角色的语言特色、表达习惯,幷分析研究用语气、语感和语言节奏进行差异化表现。“为了让听众一听就能分辨谁在说话,主播在分饰多个角色时要切换声音或者角色状态,我们称之为‘换频道’。”

  来自河北承德的李晓宇是一名高中英语老师。2009年,李晓宇第一次尝试录制有声书。“一间书房、一台笔记本电脑,插上花15块钱买来的麦克风,音质还挺粗糙。”如今,李晓宇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已经拥有近40万粉丝。他录制的一部网络历史小说累计收听量达到1.9亿次。“读有声书,‘软件’得比‘硬件’更硬。主播需要根据不同题材运用不同语气:读武侠小说,要带着豪情,讲究气势;读都市言情小说,就要舒缓情绪,娓娓道来。”李晓宇这样总结。

  2019年11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马磊和搭档恩子健合作,在喜马拉雅平台推出音频节目《鸮胖说千字文》。“10分钟的节目,以《千字文》中一句原文为框架,讲历史、讲成语、讲诗歌。”马磊讲道:“我的搭档是考古学专业的,他负责筛选搜集史料、制定节目大纲,我再根据大纲和资料整理讲稿。节目推出快半年了,我们适当调整增加故事性内容,避免过于晦涩难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