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百年大公 抗疫往事
http://www.CRNTT.com   2021-10-06 10:23:04


  中评社北京10月6日电/据大公报报道,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六日,重庆大公报头版位置刊登了一则“讣告”。“讣告”二字字号大如报头。以“孤哀子张士基、赋基泣血稽颡”名义公告,将于当日在重庆嘉陵宾馆举行吊唁仪式。受追悼者,正是二十天前去世的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

  如今,整整八十年过去。张季鸾先生作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之历史地位,公论弥坚。作为一份有着近一百二十年历史的老报,大公报自一九○二年创办时,就将“国富民强,物无灾苦,人有乐康”作为办报的重要追求目标,文章报国,启迪民智,“报之宗旨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新记大公报的胡政之、张季鸾诸公亦始终秉持报纸对于国家、民族、社会应负扶助匡导责任。

  而卫生健康关乎普罗大众的根本福祉与国家前途,也因此一直是大公报高度关注、致力服务的一个领域,造福社会,救济百姓。笔者谨从报史中摭拾数桩有关抗击疫情的往事,以期能收窥斑之效。

  笔者想起整理报史时有关季鸾先生的一桩往事。抗战时期,重庆一度爆发“时疫”白喉症,张季鸾爱子张士基也不幸染病,病情凶险。而当时药品奇缺。为了救治爱子,张季鸾付出很高的代价,才设法买到了医治白喉的特效针剂,张士基的病情才得缓解。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时,张季鸾兼顾大公报渝、港两社的工作。于是,趁赴香港公务之机,幷不富裕的张季鸾在香港购买到了几箱白喉特效针剂,随身乘飞机带回重庆,捐赠各儿科医院,令很多患白喉症的儿童,得免于无药而危。

  张士基后来曾忆述父亲留下的“遗产”,除了“他终其生服务的大公报社”,“仅有在他身穿衣衫中取出的十元法币”。张季鸾毕生文章报国,胸怀民瘼,不蓄私产。虽享誉海内外,至病逝时仍是租房居住,自己几至身无分文。而为拯救病童,虽倾其所有,亦毫不顾惜。“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其爱国爱民之心至深至切,且身体力行,洵为宗师风范。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