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姜舜源:清宫用膳与清廷赐宴 鸡蛋报天价
http://www.CRNTT.com   2019-02-07 00:18:14


清《光绪帝大婚图册•太和殿赐宴》,筵宴情形与元旦大宴基本相同。
 
  启功先生回忆皇室旧事,说御膳房一般不会给皇上提供难以搞到的食品,比如反季节蔬菜。如果皇上一吃觉得好,下顿饭还要吃,可他们弄不到了,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尽量给他弄些大路货,但造价不菲。大家都认为乾隆帝奢侈,但当时清宗室人士昭梿《啸亭杂录》说他自奉俭约,御膳开支屡次核减,至乾隆末年压缩至年经费两万余两。有一次问大臣汪由敦,早餐吃什么。汪说:“臣家计贫,每晨餐不过鸡子(蛋)数枚而已。”乾隆帝大吃一惊:“鸡子一枚需十金(十两银子),四枚则四十金矣。朕尚不敢如此纵欲,你还哭穷!”林则徐《软尘私札》称,道光帝在位期间尤其节俭,“宫中嫔侍,非庆典不得食肉”;以往惯例,御膳备四份,其中两份赐给在内廷军机处、南书房、上书房等处值班的大臣们,两份赐给妃嫔们,他从牙缝里挤经费,妃嫔们那两份免了。光绪帝身子虚,每天吃四只鸡蛋,“而御膳房开价至三十两。”明后期隆庆皇帝作皇子时,住在东华门附近的端本宫,经常到东华门外买果馅饼。当皇帝后有一天还想吃,御膳房报帐:发面的、剥果的、制糖的,共需五十两银子。他一听笑了,说:“只需银五钱,便可在东华门口买一大匣也。”

  清代帝、后平时吃饭,称“传膳”、“用膳”、“进膳”。清宫沿用在东北时的一日两餐制。早膳辰正(早八点),晚膳未正(下午两点)。这肯定坚持不到晚上睡觉,所以两餐之外,还有酒膳和各种小吃,一般在下午或晚上。膳前由内务府大臣开单备案,单上注有某人烹制某菜肴,以防不慎。

“唯予一人”,惯吃独食
 
  到开饭时间,皇帝命御前侍卫传膳。御膳房官员立刻行动,摆膳太监迅速到膳房取饭菜,盛装在食盒里,双手捧到皇帝膳桌上,御膳全部摆好后,皇帝身边的随侍太监“尝膳”,每样饭菜尝一口,以防有人投毒。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说是每个盘碗里放一枚银牌,银遇到砒霜等大多数毒药会变黑。还相传清代皇帝尽量不暴露自己饮食喜好,“吃菜不许过三匙”。大抵传说而已,实行起来因人而异。比如明末崇祯帝朱由检,继其兄朱由校即位,其时宫中阉党魏忠贤刚除,他由王府入宫后格外小心,起初连宫中的御(不转繁)膳都不敢吃,二十多天,天天吃皇后从娘家带来的乾粮。乾隆帝晚年记忆力变差,吃完饭不久又吩咐传膳,御膳端上来了,又觉得腹中不饿,懒得下箸。
东汉学者蔡邕的帝学专著《独断》说,皇帝自称是“予一人”。皇家基本上是独自进膳,即使聚餐也是一人一席。晚清恭亲王奕欣的孙子、现代大书画家溥心畬先生,作为“旧王孙”,始终保持“吃独食”的习惯。台湾画家詹前裕《溥心畬先生渡台后的晚年生活》称:“心畬先生的吃相,真是旁若无人,喜欢的菜,摆在自己面前,旁人伸一筷,会向你瞪眼,只有等他吃够了,才能分尝他的余羹,这种吃相,熟朋友见怪不怪,在陌生场合,就往往传为笑谈。曾听朱骝先先生说起,他在韩国政府的官宴上,表现过这种移盘面前,狼吞虎咽的吃相,主人都停筷欣赏,害得他和董作宾(甲骨文学家)先生非常难为情。”这是因为他们不知帝王们用膳,本来就是一人吃、众人看,吃够了才赏别人分一杯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