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刘澜昌:超高盈余乃“不义”财 应还富于地
http://www.CRNTT.com   2018-02-26 13:59:03


  对于本港2017/18年度的超高财政盈余,坊间有多种预估,最多指会达到1800亿元,少的也估千几亿元,而且财政储备将增至超过1.1万亿元。总之,库房“水浸”之深出人意料。无疑,“钱多不烫手”,财盈好过财赤,只不过屈指一数,此番超高盈余多是“不义”之财——印花税。那么这些资源不是很应该用于填海以增加土地供应、增加公营房屋尤其是廉租屋供应,缓解民怨吗?

  有评论说上一任“财爷”曾俊华是“估错数大王”,年年估错数,7个财政年度,如把“派糖”和基金注资计算在内,特区政府实际共录得8000亿元财政盈余,几乎等于政府两年开支。这样看,陈茂波一个财政年度估少千多亿元,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相信陈财爷与曾财爷有不同,会“使大些”。不过到底应该如何“二次分配”,还是各个利益阶层有各自盘算。

  巨额盈余 来源于土地房屋

  财政司长陈茂波虽然没有公开透露财政盈余具体数字,但也承认有过千亿元,尤其重要的是其承认主要来源是政府卖地收入及印花税收入理想。也就是说,财政巨额盈余来源于土地房屋。毕马威预计,计及未来推售的青衣、启德两块地皮,今个财政年度卖地收入约1800亿元,而印花税收入约860亿元。这里要指出的是,据税务局资料,反映公司客和非本地买家入市情况的买家印花税成交,去年共录得3823宗,涉及税收达87亿元。也就是说,印花税收入大部分是香港市民支付的,而不是外来资金支付的。

  所以笔者定义上年度财政巨额盈余属“不义”之财,还是与“高地价”、“高楼价”和“高租金”相关,而不是如同一个正常政府的正常税收——主要来自生产和服务性企业盈利的税收。值得强调的是,当我们为卖地收入不佳而懊丧的时候,难道不也应该为卖地收入“超高”感到悲哀吗?长久为人诟病的“土地财政”,不正是香港需要改革的结构症结?而卖地收入的动荡,不也正正说明这不应该是财政合理、正常的收入主要渠道吗?难道我们还要不断絮絮叨叨那些现代国际社会房地产泡沫的历史教训,还要不断重复经济学家已经讲烦了的警告:靠“土地财政”的政府迟早要翻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