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欧盟应将“反对同中国脱钩”落实到行动上
http://www.CRNTT.com   2024-02-22 10:48:04


2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欧盟特别峰会期间出席新闻发布会。(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2月22日电/当地时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约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王毅表示,世界局势变乱加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多,中欧作为世界上的稳定力量,应携手共同应对挑战。博雷利表示,支持欧中关系发展,支持欧中正常经贸往来,主张管理好双方分歧,反对同中国“脱钩”。

  在当前国际局势依然变乱交织,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欧高层此次会见释放的积极信号,无疑为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迈进,为国际社会寻求“共赢”避免“多输”注入了正能量。

  但与此同时,欧方近来一系列消极动向,与“反对同中国脱钩”的表态背道而驰,也让外界对中欧合作前景难言乐观。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欧盟16日宣布对中国铁路巨头中国中车的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发起“前所未见”的调查,声称其涉嫌利用补贴“扭曲”欧盟单一市场。近半年来,欧方已不止一次以“反补贴”为名调查中方企业。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展开调查。一个月后,英国《金融时报》又报导称,欧盟正在考虑启动对中国风电产业开展反补贴调查。

  欧方一再拿“补贴”说事,质疑中国企业“不正当竞争”,最直接的“证据”竟是中方产品价格低。比如此次欧方发起针对中车子公司的调查,《金融时报》专门列出数据称,中国公司的出价比保加利亚铁路公司估算的成本低46.7%,比竞争对手西班牙机车车辆制造商Talgo公司的报价低47.5%。据此,欧方便言之凿凿地认为,中车子公司的报价低是因为接受了中国政府的“17.5亿欧元补贴”,但欧方却未说明这一补贴额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实际上,造成中欧同一产品的巨大价格差,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企业基于国内完备的工业体系、庞大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较低的人力成本,可以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这是中国几十年来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本国工业能力的成果,也是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西方跨国公司不断加码投资中国的重要原因。近日,彭博社等媒体报导称,即便受到一些官员的压力,德国企业2023年对华投资额同比仍然增长了4.3%。美国荣鼎咨询公司则分析认为,德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多地把在中国产生的利润在中国进行再投资。可见,“中国制造”在成本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是不争的事实。但成本优势是中国自身各方面资源禀赋带来的,德国企业同样因此受惠,与“补贴”何干?对此,欧洲商界远比政界的认识清楚得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