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舍弗勒事件”背后是供应链污染
http://www.CRNTT.com   2017-10-11 15:02:37


  中评社北京10月11日电/城市与人

  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供应商数量大,而高风险环节又常常在供应链上游,加之地区、行业标准复杂,即使对多年开展社会责任管理的跨国公司而言也是挑战。

  面对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中央环保督察已全面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环保督察不仅查处数以万计的违规企业,更使地方官员感受到压力,对污染企业的地方保护终于开始松动。

  在此背景下发生的“舍弗勒断供风波”,因其CEO宣称污染供应商断供将造成3000亿元损失而引发各界关注。虽然天量损失说法最终证实闹了乌龙,但环境执法力度大幅加强,显然让长期疏于管控供应链污染问题的汽车行业措手不及。

  过去企业需要自己组织生产,但部分企业后来逐渐形成生产外包模式,但生产的污染并未消失,只是转移到更上游的企业。环保组织在此前调研中,就发现多家知名车企的轮胎、轮毂、发动机、传动系统、钢材、玻璃等零配件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然而在与品牌的沟通中,只有丰田、大众等能够就个案做出被动回应,此次“断供风波”涉及的通用汽车等多家中外品牌,都选择了沉默以对。

  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谁污染谁治理的成本偏低,导致供应商企业因担心提高成本而不愿投入治污,也让绿色采购在经济上承受压力。而面对中国强化环境监管的大趋势,继续忽视供应链污染问题,不只是违背企业社会责任要求,更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实际风险。

  以IT电子行业为例,在近期中央环保督察中,18家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重金属超标,其中6家长期超标。面对强力问责,污水厂指出“病灶”是纳管企业无证排污、超标排污,而两家大型电子厂由此将面临关闭。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