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破坏亚洲经济融合,美国不会得逞
http://www.CRNTT.com   2022-06-12 12:03:37


中国是亚洲繁荣的关键,图为4月14日,在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工人进行生产作业。(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中评社香港6月12日电/美国总统拜登在东京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也许预示着全球化的转向——无疑是选对了地方。毕竟,战后全球化是从日本真正开始的——起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花结果——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和朝鲜战争之后不久。日本成功的出口经济激发了“亚洲四小龙”。东亚全球化的这两个初始阶段造就了索尼、三星、丰田和现代等全球性公司——通过进入欧美市场而得以实现。

  香港《南华早报》6月8日载文《为什么美国破坏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经济融合的企图不会得逞?》,文章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关系缓和,东亚的全球化进入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正如之前的日本和韩国一样,中国一直在从制造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先进型产品转变。随着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国际拓展(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东亚全球化进入第四阶段。

  中国在2011年成为头号制造业大国,在2013年成为头号贸易大国。2020年,中国每年的新专利数量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一样,中国已成为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一个威胁。

  在美国背弃《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之后,“印太经济框架”可被视为其破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无力尝试。然而,与美国在东亚全球化早期阶段的决定性和建设性作用不同,如今美国是在亚洲策划去全球化,但难度要大得多,原因有几个。

  首先,美国在早期阶段的行动与市场力量相一致。而现在,美国是在逆市场潮流而动。奉行资本主义的美国应该很清楚与市场逻辑对着干的挑战。

  其次,美国今天的经济主导地位已大不如前,它占世界经济的四分之一,而在1960年占到40%。与此同时,中国是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是其与美国的2.5倍。随着亚洲全球化的推进,世界的科技重心已转移到东北亚。在2021年专利合作条约的前10名申请者中,有8家是中国、日本或韩国公司,而高通是唯一的美国公司。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