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德国制定对华战略不应走极端
http://www.CRNTT.com   2022-11-25 11:51:11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中评社香港11月25日电/以下是我个人的拙见,它基于我在中国30年的工作经验,其中20年是作为《南德意志报》和其他媒体的记者,之后10年则是作为在华跨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战略顾问。

  德国《资本》月刊网站11月19日载文《在磕头与战争怒吼之间——德国人关于中国的辩论只会走极端》,文章说,早在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之前,“抨击中国”就已经在德国政界和媒体中成为一门新兴的大众运动。突然间,评价德中经济关系就只剩下一个角度,那就是“对中国的依赖”。

  这种观点太过狭隘。不仅因为经济合作总是会让双方相互依赖,而且也因为德国的很大一部分财富源于与中国的交往。据德国经济研究所估计,德国约有110万个就业岗位都依赖对华贸易。

  另一个原因也让将讨论限制在一个维度的行为显得很肤浅: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需要中国的程度将超过中国需要我们的程度。例如,抗击气候变化的斗争如果能取胜,那一定是在中国取胜。

  我无意否认德国和欧洲在气候保护方面的热情,但如果没有与中国的合作,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

  为中国提供德国的环保科技比突然全面质疑两国的经济关系要有意义得多。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将中国彻底排除在先进半导体市场之外的企图也不仅仅是小打小闹的保护主义,还会破坏世界气候。因为高效芯片不仅生产可再生能源时需要,还会被用来建造高效储能设施。

  受意识形态驱动的抨击中国者认为,必须通过收回美国或欧洲的高科技来“惩罚邪恶的中国”。这种做法可能很快就会变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早已不是模仿大国。在电动汽车、风能和太阳能等领域,中国已在世界领先。无论你喜不喜欢,中国现在都是世界的焦点。德国汽车制造商现在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已经没有底气再睥睨中国同行。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