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登石坑崆记
http://www.CRNTT.com   2007-07-23 18:39:06


  石坑崆算不上名山。但自从我知道她是广东的最高峰之后,就一直想上去看看。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居然始终未能如愿。今年春天,终于又有了一次去粤北的机会。这一回,我可真要抓住机遇了。

  从广州到粤北,如今有了一条方便快捷的京珠高速公路。公路像一条白色的飘带,从远处的高山峡谷中一路飘荡过来。车窗外,山风带着零零星星的春雨,清新而湿润,扑在脸上,使人身心格外舒畅。车子经过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然后到了南岭脚下的南岭小镇。要去石坑崆,就得先在小镇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登山。

  安顿下来,便邀上几个年青人先去小镇游逛。所谓小镇,实际上就是撒落在一条狭长山沟里的村子。小河畔穿村而过,隔河相望的山岗上,三三两两地分散着几片青灰色的砖瓦平房。平房周围是田野和山林。我们沿着公路漫步,既不见繁华的购物中心、百货大楼,也没有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连广告牌和汽车也很少见。路旁几间还在营业的店铺,卖的也多是菇菌、菜干、五指毛桃之类的当地土产,仿佛觉得又到了我非常熟悉的粤北农村。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上世纪60年代建起来的乳阳林业局所在地,而现在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实际上也就是当年的乳阳林场了。

  林场很大,四周起伏的山野田园,轻烟笼罩的青灰色民居,河滩上一堆堆被山洪冲泻而下的怪石……夜宿橙屋酒店。一幢依山傍河,橙、白、绿三色相间的三层小楼。原来这也是由二十多年前的林场招待所改建而成的。据说外来者都喜欢住在这里,还说这是一间“带故事”的酒店。入住后,果然发现床头柜上放着一迭“故事”,都是当年林场老职工的“口述历史”。一页页读下去,你会对那个远去的年代和当年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对他们种种艰难困苦的经历浮想联翩,感慨不已。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当我躺在床上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之夜时,我不得不佩服他们当年的青春激情和革命斗志。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向着南岭的腹地,向着石坑崆出发了。一进入这片广东最完整、最庞大的原始森林,汽车就仿佛成了一只白色的潜艇,在遮天蔽日无边无际的绿波翠浪中穿行。我已经分不清东西南北,只知道四面八方都被茂密的森林包裹着,山风夹着草木的芬芳不断地吹进车里来。各种树木、藤萝高高低低,横生竖长,千姿百态,墨绿、浅绿、嫩黄、粉红,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有红豆杉、岭南槭、黄栌叶、山乌桕等等,更多的就叫不出名字了。绿波翠浪中,有时又冒出一丛丛红色的杜鹃,粉红的樱桃,洁白的木莲,还有许多黄色的蓝色的花丛,把这绿色的世界装点得更加五彩缤纷。再看对面的山头,也都布满茂密的森林,绿波涌动,直接蓝天。当汽车绕行一个大大的“之”字翻上一处山坳时,却见前面出现一大片翠黄色的松林,与另一边的深绿色形成明显的对比。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有名的“广东松”了,而且这是世界上保存最大片的广东松原始林。广东松最奇特的地方,是松叶的颜色可以随四季变幻,春夏翠黄苍劲,寒冬一片粉蓝,所以又叫做蓝松。这景致,也应该是南岭独有的。因为这里也是我国冬季有冰雪的最南端,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才造就了独特的广东松。这一带又是华南虎的最后栖息地,可惜我们这次没有见到。据介绍,这里是整个岭南地区生物品种最多的地方,至今发现的植物有2000多种,野生动物有2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一、二级动植物就有82种之多。所以这一带也称为广东的物种宝库,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汽车依着山势,不断在森林中绕来绕去,透过树林,可见白花花的清泉在坡下的谷底奔腾。有时一股清泉从悬崖峭壁一泻而下,形成各种形状的瀑布,跌落在形形色色的碧水潭中,像白绸,像银纱,在森林中飘忽不定时隐时现。

  导游说,快到了。我们下车步行到一个更高的山坳上,只见四周茂密的森林突然消失了,头顶出现了辽阔的天空,身旁只有低矮的灌木丛,山风也突然变大了,迎面呼呼而来。四周起伏的山峦已在脚下,尽收眼底。沿着山梁往左边望去,只见一座褐色的山峰在远处迎风矗立着,这就是石坑崆的主峰了。

  往主峰的路虽然有点陡峭,也并不难走。是一条盘山而上的砂石公路。只是越往上走这山峰便越是裸露,连灌木丛也越来越低矮稀少,到后来便只有一丛丛野草还零零星星顽强地镶嵌在风化了的岩石缝里。

  主峰顶上尽管也是凹凸不平,却有开阔的地方可供游人行走拍照。靠南边的一端竖起一块巨石,上书“广东第一峰”,海拔1902米。而北端则建起了一座雕塑,雕着一双手,捧着一个圆球,雕塑的底座上刻着“湘粤同心共创辉煌”字样。导游说,这个地方正好是湘粤两省的交界点,所以两省的人都在这里作了标记。广东人叫石坑崆,湖南人叫猛坑石。而且巧得很,这边是乳源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另一边则是湖南宜章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两个公园都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听到这里,我不禁笑了。我这个出生在湖南,工作在广东的人正好脚踏两省,既是广东人又是湖南人,一瞬间就可以在两省间来回走动,真是一桩意想不到的乐事。

  登高志在望远。站在这座横跨两省的主峰上极目远望,只见辽阔的蓝天下,不分东南西北,都是山的世界,云的海洋。近的山,黑苍苍的,高大险峻,气势磅礴。远的山,迷迷蒙蒙,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像一座座墨绿的岛屿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有人告诉我,广东的第二、第三高峰也在附近,所以这一带也称为广东的屋脊。回想起我们刚刚穿过的大森林,你就可以想像得出,在这个庞大无边的“屋脊”下,珍藏了多少各式各样的宝藏和自由自在的生命啊!又栖息着多少像广东松、华南虎这样的珍稀物种啊!她的价值是绝对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也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再造的。

  站在这雄踞群峰之上的石坑崆顶,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天高地厚,什么是辽阔之美。对于这向往已久的峰顶,你也许觉得有点出乎意料的单调,头顶只有高远的蓝天,脚下只有裸露的岩石,既没茂密的森林也无奇花异草的装点。因为她太高,她的海拔高度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了泰山、衡山、嵩山、庐山、黄山等许多天下名山。高处不胜寒,许多动植物都无法在这里生存。而亿万年的风霜雨雪还在使这峰顶的岩石不断风化、崩裂。但石坑崆却像一位无名的英雄,一位历尽沧桑的巨人,依然不屈不挠地顽强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守望着这片浩瀚的大森林,守望着祖国南方这块神奇壮丽,装满稀世珍宝的福地。

  山水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的组成部分。历史的教训已经使我们明白,人与自然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而只能是和谐友好,共生共存的关系。愿石坑崆和她守望的这片天然生态屏障永远与天地共存,与我们的子子孙孙同在。(作者:陈中秋)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