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心用情书写广州
http://www.CRNTT.com   2007-05-09 17:07:43


  《情语广州》是一本以广州文化和广州风情为内容的散文集。如果你在一天的喧嚣忙碌之后,能得几个时辰的清闲,不妨伴着一盏台灯、一杯香茗,跟随作者做一次神游广州之旅,这时,你一边读着那如同淙淙山泉般的文字,一边时而徜徉于广州市的大街小巷,时而在沧海桑田般的不同历史时段中穿梭,我敢保证,你一定会感到十分惬意而又获益良多。 

  其一,它言之有物。有物者,有情也。作者之于广州,不只生于斯、长于斯,更可谓一往情深。寻常巷陌的老树虬枝,并不显眼的岭南民居,渐行渐远的前尘往事,以至一方砖、一片石、一口塘、一湾水、几家邻居、几户亲友,甚而老井、凉茶、昏黄的街灯,作者娓娓道来,却那么的让人感动,让人难忘,这就绝不是单纯的文字功力了,而是处处浸润著作者浓浓的感情,只有投入了如许深情,才可能让人读来如斯感动。王朝闻老先生曾引用过前人评《孟子》的一句话,叫做“从心上来”,凤莲同志的这本集子,可以说就是她“从心上来”的产物。

  有物者,有思想也。近些年,我们看惯了一些无病呻吟的文字,一些貌似华美而内容苍白的文字,一些洋洋洒洒却又浅薄得让人可怜可叹的文字,但这本《情语广州》没有这种毛病。她在饶有兴味中让你思考,在回顾往事中让你领略人生,在世事生息中让你悟出深刻的哲理。作者写了很多细事琐事,也写了一些亲情友情,更写了广州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从中我们不难读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邃思考,对岭南文化的深邃思考,对广州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深邃思考。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追忆往事中会透出一种对人生的淡淡哀伤,在叙述某一古代建筑、古代园林的兴败过程中会流露出对优雅逝去的“无可奈何”的伤感,在对普通人家的生活描绘中会让人体会到广州人所特有的社会性格、人文传统和文化传承。这就远非浅薄为文者所可相比的了。

  有物者,有知识也。孔夫子劝人读《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多识于草木鸟兽虫鱼之名”,读《情语广州》也会令你增加很多知识,民俗的、宗教的、建筑的、美学的,你会惊异于作者知识的渊博,也会为有机会享用一次食物丰富的精神筵席而欣喜。

  其二它言之有文。《情语广州》的文字是应该得到称赞的,她清新、自然,毫不矫揉造作,言出于心,意到笔随,读这样的文字,如行山林道中,那确实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这些年,我也抽空读过了几本散文集子,有不少文字都很美,我特别推崇王充闾先生的《一生爱好是天然》,高尔泰先生的《寻找家园》,梁衡先生的《觅渡》、《追寻遥远的美丽》,特别是张恨水先生的《绿了芭蕉》。我觉得,凤莲同志的文字,与上述这些优秀作家相比,也是紧跟其后的。她特别善于学习。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精典作家到民间语言,她像个不知疲倦的蜜蜂,采摘着,吸收着,消化着,酿造着,从而形成了在我看来是清秀而决不单调,斑斓而决不芜杂,灵动而决不乖巧,婀娜而决不轻飘的特色,读这样的文字确实让人有如饮甘泉、如品香茗、如临清流、如入春园的感觉。她十分善于造境。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诗词如此,散文亦复如此。凤莲同志在书中为我们精心构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场景和令人神往的氛围,她写得自自然然,似乎毫不费力、游刃有余,这种很少斧凿痕迹的文字,无疑需要有更高的功力。我每每为她所营造的那些平平常常而又有滋有味的情境所感动,所陶醉,甚而牵起了自己的许多回忆和联想,这是我在读别的文字时很少出现的。

  她也非常善于写景状物记人。许多为人所司空见惯却又往往习焉不察的事物和现象,被她描绘得栩栩如生,兴味盎然;许多再平常再平淡不过的东西,经她写出后竟让人觉得是那么的真实、真切,那么的耐咀嚼,有回味;许多我们似曾相识、似乎在生活的某一时段中曾经接触过、交往过的人物,如今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读凤莲同志的散文,你会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如画,生活如歌,生活如诗,生活中决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美的发现。

  作者:李哲夫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