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的语言艺术
http://www.CRNTT.com   2017-02-01 00:12:44


走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关键是坚持“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
  中评社╱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的语言艺术 作者:祝捷(武汉),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两岸关系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

  十八大以来,台海风云变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日趋复杂的台海局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新思想、新战略和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已经构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对台工作建构了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目前,学界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已经有了较多的讨论,但对于语言艺术的研究尚付阙如。语言是讲者思想的载体,语言艺术既是表达思想的方式,也是说服听者的策略,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说到底都是以语言的力量去说服、打动听者。一个思想成熟的讲者,必然是一位语言大师。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既体现习近平一以贯之的语言风格与特点,又结合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情况,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引性,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的必要方式和路径。

  高屋建瓴:精确凝练标识性概念统摄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标识性概念是构建话语体系的观念,是统摄理论体系和战略体系的关键,也是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能不能叫得响、传得开、有人信的关键。一个高度凝练、表征明确、内涵丰富的标识性概念,将起到“纲举目张”的良好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概括凝练了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围绕这些标识性概念的理论言说、政策铺陈和策略展开,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的基本方法论。在这些标识性概念中,“两岸一家亲”构成政策基础,“两岸命运共同体”构成核心理念,两个标识性概念精准定位、相互关联,为新时期对台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两岸一家亲”构成大陆对台政策制定的认知基础和事实基础。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5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再次以“两岸一家亲”为主轴,提出只要两岸双方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当前,两岸尽管仍未完全结束政治对立,“台独”分裂势力在岛内依然呈“坐大”之势,但两岸的紧密的地缘关系和亲缘关系没有变,两岸民众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与情缘关系没有变,“两岸一家亲”概括了这种两岸民众基于地缘、亲缘、血缘和情缘结成的关系,描述了两岸尽管尚未结束政治对立,但无论在历史渊源、现实关联还是未来联结上,都是“一家人”的亲密关系。十八大以来,尽管两岸风云变幻莫测,但大陆对台政策依然立基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让两岸关系的红利惠及绝大多数两岸民众,用切实的情感交流和利益共享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这些都是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政策抉择。

  “两岸命运共同体”构成大陆对台政策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两岸命运共同体”作为标识性概念,能够统摄两岸历史、现实和未来:1、2015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前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台湾各界代表人士时,强调“透过近代历史风云,两岸同胞深刻体会到,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两岸命运共同体”是对于近代以来两岸共同面临的历史遭遇的总结,正是两岸共同的民族记忆构成了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础;2、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朱立伦时,提出国共两党应共同开创两岸关系未来、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并就此提出了五点意见,这五点意见涵盖坚决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实现两岸利益融合的宗旨、推进两岸交流的重心、国共两党交往相处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等方面,从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当前两岸交往的推进思路和主要框架;3、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将两岸命运共同体上升至两岸交往目标层次的高度。“两岸命运共同体”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上,廓清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渊源、现实纠葛和未来目标,是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因而足以统摄两岸关系发展的全局。

  “两岸一家亲”和“两岸命运共同体”建基于对于两岸历史的深邃思考,立足于对于两岸现实的深刻关切,着眼于两岸未来的深远布局,是对于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全局进行总体判断凝练、抽象而成的标识性概念,发挥着统摄两岸关系全局的重要作用。

  善用修辞:用鲜活的语言阐释深刻的道理

  语言艺术是说服与被说服的艺术。修辞术作为语言艺术的精髓,其运用对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和说服力颇有裨益。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的话题具有政治的严肃性和敏感性,一些重大提法有着约定俗成的意涵,普通民众可能产生误解或不瞭解,从而削弱语言的力量。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一些新的战略思想政治性强,如果简单使用刻板的政策语言、晦涩的学术语言,可能难以向两岸民众阐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注意修辞术的运用,综合运用各类修辞手法,或生动形象,或气势雄浑,或文辞斐然,将深刻的道理用鲜活的语言予以阐释。

  两岸关系历经风波,多有反复,既有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历史时刻,也有李登辉访美、“两国论”的波折,既有陈水扁执政八年所带来的的伤害与隔阂,也有2008年至2016年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的成果与繁盛。2008年后,两岸关系再度发生变化,从“冷和平”到“冷对抗”的态势逐渐形成,“比冷更冷”的情势不断击穿两岸交往的底线。面对复杂的两岸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用人们常见的走路作比,在2013年6月13日会见吴伯雄时提出,两岸关系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据此确定自己的“路线图”,继续往前走;在2014年2月18日会见连战时,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走向民族复兴、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同胞要坚定信心,排除一切干扰,沿着这条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无论是“路线图”,还是“正确道路”,以及“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都突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强调了这条道路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习近平总书记用比喻和类比的修辞法,生动阐述了预先谋划和认真设计对于走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也对认识两岸关系的长期性和反复性,鼓足干劲坚定走好这条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走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关键是坚持“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基础,比喻为“两岸关系之锚”,并且提出“锚定了,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一系列修辞的运用,首先确定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在两岸关系中的基础地位,将“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的稳定、坚守、维系功能,用“锚”进行比喻,形象且贴切;又用“锚定了”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因果关系,描述“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系,事理清晰,逻辑明确,又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和画面感。为了彰显中国大陆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用“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六个任何”表明立场。这“六个任何”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对于分裂势力、分裂活动、分裂形式的列举,都是近年来最为严厉、最为全面的,在语气上也是斩钉截铁、气势如虹、震人心魄,将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台独”、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决心与信心展现无遗。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