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习马会”成果的深层解析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17:39:05


“习马会”创下两岸关系新范式。
  中评社╱题:“习马会”成果的深层解析 作者:黄嘉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万众瞩目的“习马会”圆满落幕了。回想22年前,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汪道涵先生开场白的第一句话是转达中共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对台湾领导人的问候,辜振甫先生听后默然不语,下来后他对汪老抱怨,认为这样的问候与双方商定的会谈只是“民间性、事务性”的定性不符,所以只能装作没听见。22年之后,又是在新加坡,两岸在职的最高领导人直接握手、相互问候,共进晚餐、面商国是,这是多么巨大的飞跃?其间又经历了多少风雨、克服多少障碍,想来真令人感慨万千。

  人们对“习马会”有很高的期待。坦率说以今日的岛内政局和马英九的困境,要满足人们的期待真是太难了。然而“习马会”不负众望,在非常复杂和多方角力的条件下,仍然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为和平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它实现了两岸在职的最高领导人自1949年以来的首次会晤,将两岸直接交往的层级提升到新高度。从长远的战略布局论,这可能为两岸关系提供一条全新的而且是最高级、最有效的沟通管道,为和平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从近期对岛内政局的应对策略论,这对民进党“维持现状”的主张形成尖锐的挑战。蔡英文攻击国民党“把两岸关系变成了国共关系”,这本是歪曲事实的谬论,但以往两岸政界的高层会晤只限于以国民党为本的蓝营人士,而且全是退下来的“非官方”人士,这种实例使不少人感觉蔡的说法似乎“也是那么回事”。“习马会”一出,蔡的这套说法就完全破功了,因为马英九现今并不是国民党的领导人,他是以“台湾领导人”的名义与会,帮他操办此事的不是国民党而是政府的“陆委会”,而且马不是一般的“高层”,他是职级最高的台湾民选领导人,又是在合法任期内。以前蔡英文可以说“九二共识是国共之间的共识,民进党不认账”,这还能唬住一些人。但现在马英九是以“领导人”的身份同大陆达成“继续坚守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的共识,这样“九二共识”就不仅是国共之间的共识,也是两岸官方的共识,它毫无疑问是两岸关系“现状”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民进党真要“维护现状”,那就必须接受“九二共识”,否则就必须承担“破坏现状”的罪责。

  建构出“上下有别”的官方交往模式

  和平发展一定是循“从经济到政治”、“从民间到官方”的阶梯向上登攀,“习马会”特别强调“两岸领导人”的名义和身份,就是要凸显这是一次官方行为,而且是最高级别的官方行为。但台湾问题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按照“一个中国”的原则,哪一方都不能完全承认对方的“官方合法性”,于是在“习马会”的商议和操作过程中,就发展出一套“上下有别”的方式,即在“陆委会”和国台办的层级,双方主管互称官衔,就“习马会”的时机、地点、议题、流程等问题面议;在“习马会”上还当场敲定先在这个层级建立首长热线。但上升至“领导人”的层级,则双方商定见面时不互称官衔,只互称“先生”。大陆方面的张志军主任明确指出这种“上下有别”的安排是要体现 “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方面则认为两会主管层级的“互称官衔”是体现“治权互不否认”,而最高领导人层级的“互称先生”是体现“主权互不承认”。虽然台湾方面的解释回避了“一中”,但“主权互不承认”的目的也是要防止两岸关系变成两国关系;马英九在“习马会”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得更清楚,当有记者指着他胸前佩戴的“中华民国”徽章,问他是不是要带这个徽章去见习,马答道:“我不会戴。因为如果对方也戴他们的徽章,岂不变成「两国”?可见马之所以同意使用“领导人”的名义和接受“互称先生”的方式,也是为了维护“两岸同属一国”的法理。

  其实对“互称先生”马英九曾有一个接受——动摇反复——再接受的认识过程,所幸他最终还是接受了。今后随着和平发展的深化,两岸的官方关系也会随之发展,理想的目标是要让领导人会晤常态化,这个理想目标能否实现,前提之一就是看这种基于“两岸同属一国”的法理而设计出来的“上下有别”模式能否继续被台湾的领导人接受? 

  摆脱事务性经济性和政治性界限
  务实处理紧要问题

  习马会没有像以往的两岸谈判那样,设置事务性、经济性和政治性的分界线,两位领导人所讨论的问题明显已跨入政治领域。

  台湾陆委会的前任副主委张显耀批评马英九的谈判陪同人员中没有经贸专家,但双方似乎商量好似的,谁也不去强调此次会谈的政治性。这预示着今后的两岸谈判可能不再死盯着“先经后政”的顺序,什么问题好解决就先谈什么,或者什么问题重要但双方在这问题上误解较多,那就先谈这个问题;马英九从“习马会”开场时的致辞、到闭门场合的发言、再到记者会上答问、乃至在返程的飞机上,反复多次地谈到“九二共识”和“一中各表”,为证明自己的说法还专门准备了很多剪报资料。其实他无意中创下了一个先例,即一个问题如果重要,即使它是政治议题,也必须优先同大陆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