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筑稳固而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20-10-22 09:22:58


  中评社北京10月22日电/产业基础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的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说明构筑形成稳固且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应是未来较为长期的一项重点任务,这既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复杂环境的重要立足点。

  产业基础能力不足是突出短板

  近年来,随着对产业基础的重视程度增加、支持力度加大,我国产业基础能力持续提升,部分基础领域的追赶步伐不断加快。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许多基础领域还没有掌握自主核心技术,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都对进一步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形成制约。

  主要表现为:部分重大技术装备的质量和性能有待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偏低;质量基础设施的服务支撑能力不足;基础材料方面的部分关键领域存在“无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现象;国产控制系统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等。

  之所以存在这些短板,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制约。

  从工业化路径来看,我们长期对自身基础领域的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通过做好技术引进,我国充分释放了后发优势和开放红利,迅速切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快速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建设。但是,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带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重大技术装备等的突破提升,反而形成了“重生产轻技术”“重主机轻部件”“重引进轻自主”的惯性,导致产业基础不牢、底子不厚,产业自主性和控制力长期偏低,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源头创新供给和支撑不足。

  从市场环境来看,我国基础产品推广应用生态不优。基础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的精确度、稳定性、可靠性等需要在市场应用中不断调整优化,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基础产品都是通过不断试错打磨来实现升级的。由于我国基础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生态尚不完善,科技成果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的复杂性高、难度大,一些研发停留在实验室样机阶段,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同时,国外基础产品在我国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也导致国内基础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来推广应用,因而缺少产品性能提升和迭代升级的机会。

  从国际竞争来看,基础领域是我国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也是发达国家固守竞争优势的核心阵地,全球基础领域竞争日趋激烈。重大基础产品研发投入高、周期长、难度大,一旦形成技术和市场优势,易于构筑壁垒、固守优势。目前,国际上重大关键技术装备、零部件和材料市场大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存在大量专业精深、积淀深厚的标杆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这也增加了我国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的难度。

  与此同时,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是个系统性工程,绝非某一环节、某一领域、某一技术突破所能实现的,需要协同攻坚。目前,我国基础领域发展不协调,创新协作和资源整合不足,基础产品协同一体化突破低效乏力,这也对我们在基础领域攻坚和突破形成制约。

  通过创新机制稳步推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没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一个时期,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