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70多座“文物桥”被毁 古桥如何抗洪
http://www.CRNTT.com   2020-08-03 09:06:10


 
  永定区文物部门负责人唐永才介绍,马头溪风雨桥坍塌后,湖南省文物局以及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查看受损情况,部署古桥修复事宜。目前,文物专家正在测绘,着手设计重建方案。“幸亏村民们及时自发打捞,他们捞起的龙骨、桥墩石等原始构件,今后修复还可以用得上。”

  此次南方洪灾中遭到不同程度损毁的古桥还有不少。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7月16日,南方11省份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损,其中桥梁共有70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屯溪镇海桥、四川阿坝红军长征遗迹达维会师桥和江西婺源清华彩虹桥等被冲毁……

  极端气候条件特别是洪涝灾害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保护古桥,成为一道难题。

  “古建活化石”有保护软肋

  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留存下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古桥不到1万座,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受文物法保护的古桥,所占比例并不高。已核定的共8批、5058处国保单位中,仅有古桥不到百座。

  本轮南方汛情屡屡导致文物特别是古桥损毁后,国家文物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

  记者采访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乡镇干部和专家学者了解到,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古桥保护,尚存多重“软肋”:

  ——汛前排查和抢救性维修保护有待加强。部分地方文物部门在洪灾来临前对现存古桥面临的风险排查有待加强;对存在损毁消失危险的古桥,开展抢救性维修保护,往往难以把握住枯水期时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