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通胀预期转向,货币政策减“烦恼”
http://www.CRNTT.com   2020-01-14 08:41:08


 
  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下降之后,降准也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会走向另一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定调——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要把握好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政策过紧,会加剧总需求收缩和经济下行;政策过松,又可能固化结构扭曲,推高债务并积累风险。因此,要保持货币条件与潜在产出和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内部来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是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全球范围来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是中国经济的“亮点”之一。正如易纲所说,未来几年,还能够继续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和市场所羡慕的地方。

  目前,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仍然实行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仍保持在2.5%之上。相比之下,2019年美联储结束加息,并进入降息周期。2019年7月份以来,美联储已经降息3次共75个基点;欧央行也于去年9月份开始降息并重启了资产购买计划;更有部分国家,如日本、瑞士等国已经深陷负利率政策之中,非常规货币政策被迫“常态化”。

  然而,“大水漫灌”式的非常规政策效果仍存在争议。从目前的国际实践来看,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的货币刺激可能在短期内能起到一定效果,但从中长期来看,反而会带来诸多“后遗症”,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让危机的调整过程更长。正因如此,易纲指出,应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1月12日,在经济日报社举办的“2020中国经济趋势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谈到货币政策时,再度明确了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

  文章指出,接下来,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健,使得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着增多的形势下,也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通胀预期、宏观杠杆率和汇率的稳定。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薄弱环节,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