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扶贫工作的历程、经验与持续推进的着力点
http://www.CRNTT.com   2019-10-18 08:06:48


70年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实践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减贫事业带来重要启示。
  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经济日报发表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与治国理政研究院燕连福、赵建斌、王亚丽文章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扶贫事业先后经历了小规模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整村推进式扶贫、精准式扶贫五个阶段,实现了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由粗放扶贫向精准扶贫的转变。

  1949年至1978年:小规模救济式扶贫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整体上处于绝对贫困状况,扶贫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改变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村贫困群体、边远落后地区群体、因灾致贫群体、战争伤残群体实施了救济式扶贫。通过提供物资或现金,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小规模救济式扶贫在短期内满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根据1978年中国规定的贫困线标准测算,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2.5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5.97%,农村贫困发生率达到30.7%。

  1978年至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中国农村扶贫工作也进入到体制改革推动扶贫的阶段。

  这一阶段实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包括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按照1978年的贫困线标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85年的1.25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4.8%,年均减贫1786万人。

  1986年至2000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

  198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中国农村扶贫工作进入到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制定了扶贫开发方针,确定了以县为对象的瞄准机制。1986年确定了331个国家级贫困县,1988年确定了370个国家级贫困县。199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将国家级贫困县调整到592个,提出要用7年时间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0年底,“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001年至2013年:整村推进式扶贫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布逐渐从国家级贫困县区域向村级区域集中。基于这一现状,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国务院扶贫办以贫困村为重点扶贫对象,在全国开展了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推动中国扶贫工作进入到整村推进式扶贫阶段。

  期间,中国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扶贫资金、扶贫政策以及扶贫项目直接向贫困村倾斜,改善了贫困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村的收入水平。2012年底,在现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9899万人。

  2013年至今:精准式扶贫阶段

  2013年至今,在总结以往扶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农村扶贫工作进入到精准式扶贫阶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战略逐步落地。这一阶段主要针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大问题,提出了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具体要求及实践路径。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导下,中国扶贫工作成效显着,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6年来连续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减少到1.7%。

  中国扶贫工作的主要经验

  文章指出,70年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实践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减贫事业带来重要启示。

  一是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7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这既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扶贫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为中国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是坚持农村改革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坚持农村改革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是中国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面对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处于贫困状态这一现实国情,1978年,中国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推动了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1985年,中国实施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农村贫困群众的收入。进入21世纪,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逐渐减轻了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为确保农村贫困地区实现脱贫任务,进而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坚持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相结合。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相结合是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扶贫事业顺利推进的一条宝贵经验。对贫困人口来说,救济式扶贫虽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此,1986年中国开始实施开发式扶贫战略,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来提高其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是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然而,对于那些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开发式扶贫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必须以救济式扶贫为辅。推动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相结合,有助于保障中国扶贫事业的持续推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