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大授权放权 激发国企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19-06-14 06:46:29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点以后,国企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中评社北京6月14日电/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简称《清单》),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要加大授权放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一步,也是落实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依法确立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改革活力的具体实施。文件中的5大类35项权责多是与改革有直接联系的。理解《清单》对于国企改革的推进作用,增强对国资国企改革的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授权放权直接决定微观主体活力的激发

  经济参考报发表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文章表示,正确认识授权放权与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关系,是我们推进国企改革的思想基础。对此,我们要做两层思考。一是理解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二是理解授权放权对于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点以后,国企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国企改革的作用,提升市场对国企改革的信心,就要通过改革让投资者、经营者、企业员工看到希望。而这个希望,就是企业的活力。什么是微观市场主体,一是企业,二是人。强调“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就是强调“企业活力”与“人的活力”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改革的落脚点就要放在如何增强企业与人的活力方面,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企业活力与人的活力有没有得到增强。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改革,而不解决影响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消除影响企业活力释放的桎梏。那么,改革就难言成功,难以释放改革红利。要想真正让国企改革成为激发企业活力的根本手段,就不能捆住改革者的手脚,不能给国企改革制定框框,什么都要批准,改革就寸步难行,更别说释放企业活力了。现在把“加大授权放权”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组合在一起,因果对应,形成一个新的逻辑框架,简洁明了。其实,改革要改什么?一个是放,一个是活,一放就活。这是改革开放40年最核心的经验。国企改革历经探索,终究又走到这条路上来了。

  国资监管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按照精细严谨、稳妥推进的工作要求,公布《清单》,将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与管住管好国有资本有机结合,最大程度调动和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从国资改革来讲,开展授权放权,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更多依靠公司治理结构开展工作,以管资本为主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同时,还要落实授权和监管相结合的要求,并确保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改革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从国企改革来讲,是出资人授予、下放或取消的权力,应由企业依法自主决策的事项、延伸到子企业的事项,下放或归位于企业。本质上,《清单》的公布,是一场由国资改革启动的国企改革,由“加大授权放权”从而实现“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改革操作行为。

  授权放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必由之路

  文章指出,国有资产管理,加快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国资委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关键所在,而授权放权是这一场转变的核心环节。要用法律上所有权的权力,强化经济上所有权的权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代理和委托的责、权、利,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从中国企业实际出发,我们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思考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目标。因此,我一直为两权公开而呼吁。我在著作《新时代国企改革策》《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解析》中提倡的“切两刀论”,便是这个思路的提倡。最新公布的《清单》,以产权管理为纽带,突出国有资本运作,最终根据授权代表国务院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把经营权下放到中央企业,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依法行使自主经营权。两个不,一不是政府,二不是企业,而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的代表。这次,《清单》授权的是所有权内容,放权的是经营权内容,目的就是如取消直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把规范的权力让渡给企业,可以让企业更加独立等。 

  授权放权是确立企业主体地位激励人心的有效措施

  文章分析,授权放权内容的重点,也是改革的热点。从《清单》字面上看,第一条是中央企业审批所属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第二条是资产重组事项。接着几条是上市公司与股权。后面是选聘职业经理人与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制度,股权和分红激励,都是国企改革的热点。围绕改革热点做文章,是这个授权放权方案的鲜明特色。

  这一次,授权放权重点选取了5大类、35项授权放权事项列入《清单》,包括规划投资与主业管理(8项);产权管理(12项);选人用人(2项);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工资总额管理与中长期激励(10项);重大财务事项管理(3项)等。第一、二、五类重点是企业,三、四类重点是个人。其中,产权管理与薪酬管理激励这两项占了22项,占了60%多。

  从授权内容看,《清单》在规划投资与主业管理的重大问题上,授权是明确的。包括授权董事会审批企业五年发展战略和规划,向国资委报告结果;授权董事会批准年度投资计划,报国资委备案;授权董事会新增投资项目与计划内主业投资项目进行适当调剂;授权董事会总投资规模变动超过10%的,应及时调整年度投资计划并向国资委报告。《清单》对于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给予较多的关注。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与边界划定。

  《清单》的重点放在“人”的身上,表明这个文件重在调动市场经济微观主体“人”的积极性。支持中央企业所属企业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制度,《清单》中有两处。一处是支持中央企业所属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原则,采取公开遴选、竞聘上岗、公开招聘、委托推荐等市场化方式选聘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一处是支持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制度,薪酬总水平由相应子企业的董事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参考境内市场同类可比人员薪酬价位,统筹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及成效、薪酬策略等因素,与职业经理人协商确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选聘职业经理人要害在薪酬,“参考境内市场同类可比人员薪酬价位”,是个“定心丸”。这两段话,给人感觉,职业经理人这块硬骨头有希望被啃下。显然,这些措施将有利于稳定队伍、调动中央企业所属企业高管人员的积极性。

  另外,支持中央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所属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实际收益水平,不与员工个人薪酬总水平挂钩,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这里,两处出现两个“不”,表明对股权和分红激励的放开搞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