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高度重视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0-10-11 08:35:01


 
  一般意义上,服务型制造可以从两个层面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一方面是加大在制造过程的服务要素中间投入,这主要是加大技术要素、信息要素、资金要素等生产性服务的投入,这个加大投入的过程就是促进高端要素密集进入生产制造的过程,这将有利于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另一方面是拓展制造过程的价值链环节,从单纯的制造环节拓展到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延伸,从而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进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体而言,诸如工业设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共享制造等都直接有利于产业基础能力的提升,而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定制化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则直接有利于拓展价值链和提高产业链水平。因此,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补齐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这个关键短板,大力推进服务型制造无疑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推进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进而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要素低成本、出口导向型战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这种通过“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带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循环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现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具有超过4亿的庞大中等收入群体,而且,城镇化率超过60%,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比较优势发生了较大改变。总的来看,靠原有发展模式难以实现新的目标,必须更好地挖掘内需潜力、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潜力和参与引领国际循环的潜力,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经济自主可控发展能力,提升国内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中国在国际循环中的位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服务型制造可以更加直接、更高质量、更加全面、更加动态、更加便利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能在整体上极大地促进消费需求。比如,通过工业设计服务,可以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升级;定制化服务通过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等,可以动态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总集成总承包的服务型制造模式则提供了一揽子的消费服务,无疑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全面和便利的消费体验,大大增加了用户黏性;生产性金融服务的提供,则有效支持了消费者的未来消费,有利于深度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二是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极大地深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拓展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从而可以有效激发对诸如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要看到,当前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已经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之一,没有诸如服务型制造之类的新模式新业态的需求牵引,“新基建”投资就无法成为支撑国内需求增长的有效投资。三是服务型制造不仅总体上能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从而更好激发内需活力。一直以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受到体制机制约束,发展并不充分,是制约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的重要因素。伴随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一些束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被日益重视,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研发设计、系统集成、检测认证、专业外包、市场开拓等服务业态会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面向服务型制造的专业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也会不断成长,相关职业教育、服务规范等迅速发展,最终形成生产性服务业良性大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加速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