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高培勇:关于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3-09-18 12:49:17


坚持以匹配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理念实施宏观调控,十分必要。
  中评社北京9月17日电/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特别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今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实质是对宏观政策操作方式提出明确要求。
  
  把握好两个参照系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文章表示,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性变化的重大判断。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想问题、干事情,谋划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特别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是新时代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每一条都对应着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围绕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着力点而一一展开。在发展理念、发展阶段转换后的今天,决不能不假思索、不加区分地简单复制、原样搬用既往的宏观调控老思路、老套路。立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实情,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搞清楚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实为实施宏观调控的关键点。
  
  为此,恰当把握好两个参照系,坚持以匹配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理念实施宏观调控,十分必要。
  
  ——以“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为参照。
  
  2013年7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的“前期刺激政策”,主要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的宏观政策。前期政策对拉动经济快速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遗留下一些消极作用,这就是需要消化的。
  
  在充分发挥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应见微知着、未雨绸缪,加强战略预判和预警,精准施策。从根本上说,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调控的关键着力点和着重点。
  
  ——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参照。
  
  发展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危及安全的因素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目标,由既往的“四个更”拓展为“五个更”——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安全”,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作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之所以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因为集中凸显和强调的是“安全”二字,实质是基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深层考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宏观调控领域当然也不例外,既要发展,又要安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三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是一个统一体。在宏观调控中,力争把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隐患发现和处置于萌芽状态,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恰当地实施宏观调控,让宏观政策配置充分体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要求,这对于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的中国来说,显然十分重要。
  
  简言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只有在宏观调控中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才能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新安全格局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只有在宏观调控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