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数字化转型重在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1-11 08:51:24


立足当前,实现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和环境的不断优化。
  中评社北京1月11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也是数字技术大国,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技术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加快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日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文章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各部门各地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具备了良好基础。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已培育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900万台(套)。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尚处于从试点培育到快速成长的过渡阶段,进一步转型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任务依然艰巨,还面临着关键技术和产业基础薄弱、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工业物联网标准尚不健全、数据安全法规保障滞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协同发力加以解决。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是智能化改造还是数字化转型,企业都是实施主体和主要力量。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政府发挥作用的关键,就是要从克服和缓解企业转型面临的各种问题、困难和制约因素出发,尽可能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赋能,增强其转型的能力、意愿和信心。
  
  文章强调,立足当前,实现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和环境的不断优化,以下六个方面是最为重要的。
  
  第一,进一步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机器设备数据、工业信息化数据和产业链数据,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程度直接决定了生产数据采集能力。近年来,中国虽然在生产设备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方面进展显着,但也存在一些短板,下一步要着眼于提升内外贯通能力,协同推进内网和外网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设备的技术改造。中国制造业门类众多、市场主体数量庞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要想进入人机互联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任务依然很重。为此,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激励和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网。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支持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持续增强企业外联能力与稳定性。
  
  第二,促进制造业数据的联通与共享。数据的联通与共享既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前提基础,更是充分释放数据潜在经济价值的关键所在。目前制约数据联通共享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标准问题,二是数据安全问题。调研发现,当前制造业企业的存量设备供应商和型号众多,由于各家设备接口不统一,通信协议不兼容,往往需要进行数字化改造才能接入系统当中,不仅增加了连接上云的难度,也增加了连接成本。处于同一产业集群及不同产业集群间的利益相关企业,出于商业利益和风险规避的考虑,共享涉及生产经营等企业数据的意愿不高。此外,由于目前缺少具有公信力的数据共享机制,产业链数据更加难以互通。因此,下一步要聚焦促进数据联通与共享这一重点,进一步完善工业设备的互联互通标准,推动工业设备接口互认、协议兼容,提升行业设备的联动能力;加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工业大数据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提升工业数据治理能力,促进数据合理流动、安全交易、共享使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