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破解经济学世界性难题的理论创新
http://www.CRNTT.com   2019-02-12 08:49:24


 
  超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自由市场经济无需政府介入,只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来自外部的干预只会损害市场的自我纠正功能。因此,政府应尽可能放松市场管制,干预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凯恩斯经济学反对自由放任,希望政府盯紧市场。在其看来,新古典经济学所谓的市场自我纠正机制,要么作用不大,要么作用发挥太慢。只有加强政府干预,才有可能避免市场不完善、不平衡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周期。但是,其所主张的政府干预仍然是基于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政策设计。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强调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两者都将资本主义作为最合适的经济制度加以提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相结合,这远远超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超越“市场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作为一种思潮,市场社会主义即主张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曾在西方左翼知识分子中广受关注。市场社会主义对于苏联模式和资本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有其合理之处,但它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存在本质区别:在对待公有制问题上,我们党在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理论基础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在制度设计的现实性上,中国的市场经济则是活生生的、立足实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因此,相对于市场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科学性、现实性、影响力等方面实现了超越。

  加快完善体制 谱写时代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谱写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时代新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坚定了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信心。对那种将当下社会问题的产生尽数归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错误倾向,我们应该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问题,努力做到“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对于有的西方国家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我们既要据理力争,用中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事实,驳斥有关谬论;也要淡定从容,不必太在意一些国家是否“承认”,而是认清其态度背后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因素。

  继续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要素的一种配置方式。市场与不同的社会基本制度相结合,必然会因此表现出不同的“色泽”。对此,中国共产党人有深刻的理论认识和高度的制度自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特长,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两者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已经焕发出巨大的活力,显示出制度的巨大潜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若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形成。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当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我们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同时,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掌舵领航作用;必须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必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孙来斌(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