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寄望消费持续回暖助力稳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19-04-26 08:06:29


  中评社北京4月26日电/随着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长期秉承稳定增长表现的消费也因此获得了“压舱石”的美誉。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有关部门或将陆续出台一批鼓励重点领域消费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政策;引导企业增加高品质产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家政、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提质扩容等,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李海楠文章表示,在中国经济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围绕消费表现诸如供给结构、供给质量难以适应居民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的特征愈发明显,甚至成为公认的制约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发挥的障碍。因此,社会各界呼吁不断完善消费体制机制,继续强化消费对经济基础性作用的呼声渐强。实际上,这或许正是此轮鼓励消费政策的重点所在。

  鼓励消费政策将更具针对性

  文章指出,近年来,伴随扩大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消费早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主要动力之一,特别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年递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从政策层面推动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仍有可为空间,且应该更具针对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8万亿元,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放缓1.5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402亿元,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388亿元,增长9.2%。

  实际上,正如季度数据同比的回落,在分享消费类别上同样呈现了下降表现,其中,汽车消费表现尤为明显。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消费同比增速的下滑幅度达3.4个百分点,在外界看来,汽车类消费下滑也成为了社零消费的主要拖累因素。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4月1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汽车消费下降的问题,他表示,从最近一段时间来看,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从国内来看,过去十多年中国的汽车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产量、销量都保持很快的高增长。居民家庭的汽车拥有量得到了不断提升,这是基本现状。汽车的生产销售可能进入一个短暂的调整期。从国外来看,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销售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

  “从3月份的情况来看,汽车的生产尽管还在下降,但是降幅在收窄。”毛盛勇表示,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汽车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是正的,说明汽车内部的结构升级在加快。从销售的角度来看,也出现这样一个变化的趋势。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下阶段整个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可能降幅会进一步收窄。

  实际上,在汽车领域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已然有所动作,国家发改委此前下发了关于征求对《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该文件提出包括破除乘用车消费升级制度障碍、研究制定促进老旧汽车更新政策等一系列举措。

  “为防止出现消费不足,必须针对当前市场形势作出准确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政策引导,借以弥补之前一些扩大内需政策退出带来的消费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热点持续降温的市场环境下,从供给侧谋划,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刺激民众消费。同时,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促进消费向内需支撑目标迈进。首先,应在提升居民收入的同时继续实行减税降费措施,促使两者共同推进;其次,继续重点培育乡村市场,引导农村消费能力的释放并带动消费的整体增长。

  消费动力潜能亟待激发

  文章认为,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消费领域也表现出了结构升级的客观需求。其中,健全消费政策体系,推动居民消费扩大升级也被视为重点任务而备受关注。虽然近年来政策层面围绕消费扩大升级部署不断,但仍有可为空间。比如在信息消费、旅游消费、绿色消费等消费升级领域,都在进一步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从今年的消费表现看,政策实施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0.9%和10%,增速分别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和1.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升级的新动向是早已明确的。早在201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针对流通、农村、住房、汽车、旅游、家政、教育、体育、绿色、消费环境等十个方面明确了38项具体措施,旨在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增强经济韧性。

  彭刚认为,消费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随着中国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加快培育消费新动力不仅要从体制机制着手,也要从具体可见的领域发力,比如针对居民当前消费需求强烈的健康消费、旅游消费等出台鼓励政策。

  在彭刚看来,中国未来消费需求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中长期因素影响,即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呈现趋势性下降,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等将共同影响消费需求在未来的表现;二是短期因素影响,即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开始放慢,对消费增长形成短期压力。他强调,“短期看,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政策鼓励措施,引导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毕竟,从稳增长角度出发,消费动力有着巨大潜能正待进一步激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